2015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实施新战略,奋力实现新跨越的安排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为重点,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积极营造科技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顶层设计超前谋划布局科技工作
创新创业启动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改革创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重点围绕战略谋划,整体部署和分步实施,进一步强化科技工作的引领和支撑,科学制定“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我市未来五年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方向、目标、重点和措施,充分释放我市科技潜力,统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以建立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为目标,研究提出我市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推进措施。
●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35条政策措施为重点,全力配合我省争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发挥在全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的龙头和带动作用。
创新创业启动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
开展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并制定出台《哈尔滨市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按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企业成长路经,加快做大科技企业群体,做强高新技术产业,让科技创业尽快成为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渠道,大学大所科技人员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大学毕业生留哈创业就业的重要平台。
●争取2015年新增科技型企业400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企业增加160户,力争到2017年末,全市新增科技型企业1000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型企业增加600户。
改革创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不断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300项以上。
●围绕打通大学大所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省工研院、哈工大机器人产业集团和市食品产业研究院的先行先试。
●助推哈高新区的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和国际合作、利民开发区的创新创业等基地建设,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的典型示范作用。
支撑引领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
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实施专项推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做大新兴产业,加快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进科技惠民工程。
●围绕我市优势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实施智能装备、无线通讯、精密电子器件、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四个专项,重点支持机器人及成套装备、传感器、基于北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支柱产业。
●围绕食品安全、环境治理、卫生健康等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难题,建立我市人感染禽流感预警体系,实施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推广循环流化床锅炉喷钙脱硫技术,设立秸秆综合利用科技专项。
区域合作打造东北亚科技高地
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结合我市产业需求,广泛开展中外联合研发与产业化合作。实施哈科会“走出去”战略。通过在第六届俄罗斯国际创新工业展和白俄罗斯中国火炬高科技展上举办哈科会专场,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吸引更多国外科技资源参与我市经济建设。
●推动共建中俄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中白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以及“火炬欧亚大厦”对俄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加快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进驻。
●促进中国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全国投资机构科技金融联席会议欧亚发展中心落户哈尔滨。
●壮大哈尔滨海峡两岸技术移转育成中心,加快推进台湾半导体、小电机、人工心脏等优势产业和技术向我市转移。
转化利用强化专利挖掘与培育
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验收工作为重点,促进知识产权与城市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专利对科技创新实现经济价值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培育专利优势示范企业30家,首次申请专利企业100家。
●争取全市年专利申请量增长10%,其中发明专利和职务专利申请占比双双保持在40%以上,促进我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总量和质量同步提升。
●促进专利技术转化实施,全年专利技术转化5000件以上,企业承接在哈高校院所专利技术200件以上。
自身建设提升科技管理水平
完善科技运行机制,优化科技发展环境,不断提高科技行政效能。深化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将重点产业的大项目、大投资作为科技计划选择的重点,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作为科技计划改革的突破口,进一步提高科技计划的聚焦度。
●强力推动省工研院、哈工大机器人产业集团和市食品产业研究院在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方面开展不同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管理机制,细化科技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实行分类考核。
发展前瞻
发展前瞻
发展前瞻
发展前瞻
发展前瞻
发展前瞻
发展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