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 郑志辉
就在上周,全国第一起用户因虚假来电显示被骗、诉讼运营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案件,在广州天河区法院民事法庭开庭。庭审过程中披露出来的74岁原告人、老知识分子杨叔被骗经历,让人听了痛心、揪心之余,不由自主地会担心与自家的老人们也难免“中招”。
一宗典型的电信诈骗案
2013年10月20日上午,一名自称是天河邮政局的女子打电话告知杨叔,有一 未领的挂号信。不想去排队领信的杨叔,让女子代为拆读这 “挂号信”,得知自己收到一张在上海违章的罚单。
一番沟通后,杨叔电话那头的上海黄浦区公安分局“刘警官”告知,违章罚单是误会,但查到他跟王国兴贪腐贩毒集团一案有关,68万元赃款转进了他的账户。
紧张又警觉的杨叔立马拨打了查号台进行查询,发现来电显示号码与查号台提供的信息完全一致。最后,骗子们也实现了整个骗局的最终目的:让杨叔在一周内分多次将48万元存款转入“检察官”指定的账户中。
这样一宗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或许有人看了会笑骗子们的手法太Simple太Low,甚至会有人认为是杨叔太傻,但任谁都不能否认,杨叔已经是老人群体中具有较高知识文化水平的了,并且对电信骗案已具备一定的了解和警觉性。推己及人,如果同样的案例发生在自己的父母辈身上,他们又能否表现得更“聪明”呢?
电信诈骗案不减反增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这种看似简单的骗术诞生自21世纪,人类社会金融及通信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式,从2008年开始迅速发展蔓延,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最近两三年来,公安部门联合电信、银行、新闻宣传等有关部门,大力宣传防范和打击电信骗案的知识,筑起了一张主动防御的大网,只是从实际效果来看,罪案的数量和造成的损失不但没减少,反而在逐年上升,令亲者痛,骗者快。
据公安部的数据,2012年全国电信诈骗案17万起,群众损失80多亿元,比2011年10万起、40多亿元分别上升70%、100%;2013年,全国发案30万余起,群众损失100多亿元。换句话说,去年一年间,平均每天有821宗以上电信骗案在全国各地发生,带来的损失超过2700万元,每宗骗案带来的损失金额平均在3万元以上。这些还是向公安机构报备后的统计数字,那些没有损失或损失较小没有报案的,或者如前述杨叔那样,一开始怕丢脸没有报案的,还不知道有多少。考虑到电信诈骗案中,70%以上受害者是中老年人,3万元可能是老人们大半生的积蓄,被骗之后会造成多少老人伤痛欲绝、多少家庭为此失和困顿,思之令人寝食难安。
魔高一丈原因:人性弱点
千里之堤,溃毁往往始于一小小蚁穴。
在防电信诈骗的宣传广播、视频遍布大街小巷的今天,电信骗案仍有如此高的发案率,我们不得不反思,骗子们凭的什么,能屡屡击破杨叔们早有警觉的心理防线?甚至于,单靠宣传教育,是否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各地侦办电信诈骗的警察们的结论是,“虽然整个诈骗的过程 洞百出,但它厉害之处就在于能抓住人性的弱点。”
犯罪分子最早的诈骗手段是“中奖”,利用了人们对金钱的欲望,后来是“猜猜我是谁”与虚拟绑架,抓住的是亲情;现在则是利用政府公信力以及人们自我保护的意识,比如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人之所以为人,在于我们有欲望,重感情,七情六欲的任何一种,都能为骗子们所利用,实在是防不胜防。
哪怕宣传材料及时曝光了这些段子,骗子们又早已与时俱进,从前段时间的“爸爸去哪儿?”,“我在东莞被抓”,到“马航失联”,很多社会热点话题都会成为编写诈骗短信和剧本的新素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说的正是这种情形。
即使你自问已经对这类诈骗言辞完全免疫,但如果这些短信或者电话来自一个你熟悉的号码时,谁又能担保一定头脑清醒呢?
90%电信骗案源自网络改号电话
公安人员还总结说,“电信诈骗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犯罪,诈骗手法简单,极易传播、仿效。”
两三万块钱就能买一个短信群发器,一天内就可以发送超过10万条诈骗短信,即使上当概率只有万分之一,一天有10人被骗,按每人平均损失3万元,也足够骗子集团“回本”了。
让问题进一步恶化的是近年出现的电话改号软件和伪基站,都能随意修改主叫号码,进一步增强了骗案的迷惑性,而这类改号软件竟然只需数百元就能买到,一台伪基站也只要大约2万元。
本着做一单回本,两单有赚的想法,暴利驱动下,不法分子对此趋之若鹜。公安部统计,2013年我国发生的30余万起电信诈骗案中,使用网络改号电话作案的占90%以上。
有心人可能已经察觉到问题的核心所在,既然严打和宣传教育并不能根治电信诈骗案,为何不抓住“改号电话”这一骗子的命门所在,或防或打,当可收事半功倍之奇效。
原广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处处长、现格力电器副总裁陈伟才即是这样一个有心人。实际上,陈伟才从2010年起即致力于大力打击电信诈骗犯罪。2014年,陈伟才借参加“两会”期间,再次提交打击跨境网络改号电话诈骗案件的议案。
陈伟才认为,解决电信诈骗问题,运营商需要全部拦截境外网络改号电话,基于目前的技术,运营商也具备这样的能力。
“特殊来电”能否被拦截?
事实上,电话改号软件早从2008年被媒体首次发现并曝光时,就有通信专家警告说,这种非法软件极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手机诈骗的另一种新形式。在当时,运营商大多回应说,无法识别和屏蔽这种“特殊来电”。
而在改号软件被境内外电信诈骗犯广泛利用来进行犯罪的今天,运营商对陈伟才建议的回应依然含糊其辞。有运营商老总表示,骗子通过改号诈骗是“新事物”,以前对电信运营商的技术标准中并没有相关要求,建议公安部找工信部下属的电信研究院测试如何拦截,再修改标准严格执行。
拦截改号电话是否真的如运营商说的那么困难呢?似乎也未必。
许多智能手机用户都已发现,一些尾号为“110”的“法院传票”、“邮局邮件”类诈骗电话,在某些民间软件公司的电话卫士显示中,早已被数百上千人标注为“骚扰电话”,大大减少了智能机用户上当受骗的几率,而这些110电话据说同样是骗子用改号软件弄出来的。
设想一下,同样的技术如能用在运营商网络端,将诈骗电话辨识并拦截于局端,将能减少多少电信诈骗罪案的发生啊。
有通信专家表示,在电话诈骗全国损失的100多亿元当中,运营商可获得10亿元左右的服务费用,这样的灰色收入可能是各地运营商对电信诈骗态度暧昧,不愿积极配合拦截的内在原因。
陈伟才则说,大家每月6元开通来电显示,13.9亿用户一年共交付1000亿元的来电显示费用,用户与运营商构成了事实上的服务合同,用户因为来电显示被误导受骗,运营商应该承担赔偿责任,这也是他鼓励杨叔向运营商提起诉讼,要求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原因。
对于运营商在电信诈骗案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法律界仍然没有一致而明确的结论,案件也还在审理当中。
但对公众来说,更关心的是,运营商是否有能力将这造成90%电信骗案的大口子部分甚至完全堵上?能,或者不能,根源又在哪里?对此,本报将继续深入关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