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Lumia 品牌启用后的第一款手机名为微软 Lumia 535。和之前 Lumia 还属于诺基亚品牌的时候一样,采用了相同的数字标明产品档次的命名方式(5 代表低端系列,3 代表代次,5 代表该机属于该系列中端)。可以说,除了手机背面的品牌标识更换为了微软之外,这款手机依然能够让很多用户回忆起那个走出了功能机时代,一直被叫好但总是不叫座的诺基亚。
在硬件配置上,微软 Lumia 535 和之前诺基亚时代低端Windows Phone手机相比,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 2014 年年底,这套配置配上大约 130 美元(约 800 元人民币)的价格,只能称得上毫无诚意。低端的配置不必要全部列出,不过有两个可以挑出来说明问题的:首先是微软 Lumia 535 所采用的 SoC 是四核 1.2GHz高通骁龙 200——微软你是和我们一样生活在 2014 年吗?其次是 5 吋 540p 的显示屏,还不是水滴屏幕——在这个 4+吋 720p 屏幕已经成为「平庸」配置的时代里,微软 Lumia 535 的屏幕让那些期待一款在屏幕上拼性价比手机的用户再度失望。
1GB 的运存还算可以,较之前诺基亚 Lumia 的低端系列手机坚守 512MB 运存稍微好了一些,相信能够让需要在 Windows Phone 上玩手游的玩家稍微安心一点——如果真的有这样的玩家的话。
相比较败笔比亮点多的硬件配置,可能微软 Lumia 535 的软件还稍微值得说一说:内置了 Cortana 语音助手、Office文档编辑套件(现已免费)、OneDrive 云存储(15GB 免费存储空间)、Skype 网络电话和 OneNote 云笔记五款软件,让用户在手机上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但是可能除了 Cortana 之外,这些功能并没有和竞争对手产生多么大的差异性,用 Google 来举例:Google 有云存储服务 Drive,包含了相关的文档处理功能,Hangouts 最近也整合了网络电话功能,云笔记功能也可以用 Keep 来替代。
业界曾有一个比较普遍共识:去年年初诺基亚发布的 Lumia 520,可能是 Windows Phone 低端机最后的辉煌。彼时正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新秀 Android 在经过一段时期的高增长,因为自身系统原因陷入内存荒的时代。而随着 Android 操作系统走出配置瓶颈,阵营里的中低端部分开始展现出更强的性能、更好的体验的时候,应用和数字内容也开始跟上,Android 的硬件,以及软件和互联网服务所组成的整个生态变得更加繁荣,最终的结果就是低端 Android 手机变得更便宜、更好用。
而如果我们看看最近几个季度 Windows Phone 操作系统和竞争对手之间数据对比的话,可以发现 Windows Phone 市场空间被大幅压缩。对于在当前市场被 Android 手机和 iPhone 压扁了微软来说,思路已经非常清晰了:如果在现有市场上没有足够竞争力的话,不如试着去拼抢那些还没有用到移动互联网,没有体验过智能手机的用户市场——对于这个市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认可度比较高的称法:The next billion。而这个市场从地域上来看已经基本清晰了:智能手机的新兴市场,比如印度、东南亚、南美洲国家,比如目前连移动通信信号都还没有普遍覆盖的非洲大陆。
没错,看到这里的话读者可能已经明白了:如果微软 Lumia 的第一款手机 535 代表了微软 Lumia 这个品牌未来的产品线规划,整个微软 Lumia 品牌希望复制的是过去诺基亚的成功路径的话,那么它的竞争对手就是 Android One。
但现在很显然,在印度和中国这两个消费力、用户量资源最为重要的市场上,微软已经没有机会了。无论 Google 未来能把控还是不能把控,中国已经被各种档次的 Android 设备占领。而接下来在印度,Google 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攻占 the next billion 市场的战略,第一步的具体实施就是 Android One。Android One = 性价比极高的硬件 + 功能完善的互联网软件服务,假想完成了印度市场的通知之后,想要通过 Android One 继续占领其他新兴市场的 Google,只需要一套移动互联网相对比较成熟的基础设施——Google 的 Project Loon、所收购的无人机公司都有可能正在服务这个目标。
而回头看硬件配置不咋地,软件功能没什么亮点的微软 Lumia 535……在竞争对手采用的 SoC 纷纷往八核、64 位突进,手机价格不断向 500 元人民币下探的时候,如果微软不在移动设备产品的定位(特别是定价)上再多下点功夫的话,可能 535 开创的新时代,注定将成为微软在移动互联网终极入口上的覆灭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