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春运(节)》 《据说两会》开创中国大数据电视新闻之路
陈超 央视新闻中心 大数据新闻组
在全球进入“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电视应运而生了一个未来新闻业的重要方向——“大数据电视新闻”。从2014年马年春运春节到2014年的两会,央视一套通过“据说春运(节)”“据说两会”系列,积极地探索了大数据电视新闻的制作流程,为未来创新新闻制作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我国在新媒介环境下如何发展数据新闻提供了一个具有启示性的模板,同时也宣告了中国大数据电视新闻时代的到来。
一、大数据电视新闻重构新闻制作流程
“据说”系列大数据电视新闻最大的亮点就是:改变了传统的电视新闻制作流程。它是通过反复抓取、筛选和重组来深度挖掘数据聚焦专门信息以过滤数据,发现新闻点,并结合当前最先进的可视化的技术来呈现数据以形成新闻故事。具体来说,记者编辑通过对各类原始数据信息的挖掘、鉴别、甄选、吸收、分析,将错综复杂的信息和数据“碎片”筛选、整合、凝练而成条理清晰的新闻报道,从而更好地描绘全景、提炼观点、阐述细节。
从记者编辑角度来看的话,全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人应当擅于挖掘大数据,将其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和洞见,并且借助于新媒体使新闻报道呈现出“可视性、纵深性、交互性”的特点,满足受众对电视新闻报道“更精确、更深入、更直观”的要求。一般来说,以编辑为核心的大数据新闻制作流程可分为两类:1、预设选题型;2、非预设选题型。第一类:预设选题型,要求编辑预先定好清晰的选题方向,定好要找的大数据维度,开始跑数据并进行筛选、分析,整合成条理分明的新闻报道。这样的方式搜集来的数据可能会佐证编辑原来预设的结论,也有很大可能跟预设的结论背道而驰,则不管数据是否佐证预先结论,都能发现很好的新闻。第二类:非预设选题型,简单说,就是在海量的数据里,寻找并发现超越认知的新闻点。这种方式要求编辑要有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通过联想搜索自身的新闻数据库,才有可能在大数据海洋里发现未知世界里的认知遗珠。而这样挖掘出来的新闻往往是最有价值的,最能拓宽人类数据认知半径(数知半径)的。大数据新闻涵盖的往往是与公共事务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但又不容易通过文字或图表等传统手段理解和阐明的领域。目前较为成功的数据新闻集中于政治、民生、财经、能源、环境、体育等领域的相关选题。
二、大数据电视新闻可视化表达
从大数据新闻的可视化来看,以央视2014年的“据说两会”为例,这次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可视化Logo—“数据哥”(SIR DATA),这是CCTV电视新闻史上第一次出现基于大数据而生成的可视化人形图像。“数据哥”是全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产品,它的制作流程也是完全按照大数据思维来实现的,在“据说两会“中,每天由新闻主创人员定好当日选题,通过十大关键词的搜索排行,用制图软件来按照关键词的重要性和搜索量两个维度来自行生成“数据哥”人形形象。这样创新的大数据产品在电视新闻上首次亮相,便受到了观众和网民们的喜爱,受到追捧。具体来说,“数据哥”是由两会“热词”组成的人形图像,词的大小、位置、颜色深浅都根据互联网海量大数据产生,9位软件工程师,一台大型服务器,每天实时运算两会会场内外数据,经过后台运算生成,直观呈现“民有所呼 会有所应”。“数据哥”充分展示大数据新闻直观客观的特质。组成“数据哥”的每个词,都由客观海量数据运算生成,改变凭主观想象制作人物形象的常规做法,观众可以一眼了解民众关注领域,最希望解决问题等。中国人民大学舆情所多媒体舆情监测显示, 97%的网民认为“数据哥”的形象准确表达了民众对“两会”的真正诉求。国内大数据视学呈现领域权威专家认为,“数据哥”是央视尝试利用大数据,反映民众关注动态的直观产品,它用互联网传播思维设计,是大数据新闻视觉呈现方式的一次有益探索。
三、据说系列大数据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2014年3月,两会召开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畅谈大数据,称赞中央电视台“据说两会”节目。张春贤说:“全社会对大数据越来越熟悉,它是利用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归纳和统计,比如这次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据说两会”节目就是大数据的成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