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这个世界大部分时候既残酷又无趣。好在有一些能够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东西——比如火箭,比如理想。
我一直以为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和几年后的个人电脑革命有着某种神秘联系。这一年,那些在未来引领风骚的人物正处于他们的少年时代:沃兹19岁,艾伦16岁,乔布斯和盖茨14岁。那个时候的年轻人们既苦闷又迷茫,越战、民权运动、肯尼迪遇刺……无一不让他们感到绝望。只有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在月球表面着陆的那一刻,这些年轻人灰暗的人生仿佛打开了一扇照进光亮的窗户。在几十年后他们的回忆录或者访谈中,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这件事情带给他们的震撼:原来人类可以超越地球,到达另一个星球。于是其中的一些人放下大麻和酒瓶,开始聚在一起探讨用技术改变人类的可能性。几年后,在硅谷的一间车库里,诞生了第一台个人电脑,并引发了后面一系列技术革命。被乔布斯誉为“我们那一代人圣经”的《全球目录》,就是用从阿波罗上拍摄的彩色地球全景图作为封面。它的主编斯图尔特 布兰德写道:“在去往月球的路上,我们重新发现了地球。”
当那些硅谷的巨人们在各自领域功成名就之后,他们最先想到的还是头顶的星空。微软的联合创始人保罗 艾伦(Paul Allen)早早的就开始了太空冒险。2004年,艾伦旗下的Space Ship One小型人造火箭创造了全世界首个私人飞行装置攀上离地112公里高空的纪录,而他投资建造的全球最大商用航天飞机将于2015年开始进行测试飞行,预期将在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艾伦说他的太空梦就是要开创一个新的、低成本的私人太空旅行时代;无独有偶,艾伦的好朋友沃兹曾经在极客公园的一次活动上表示,如果有一艘开往火星的飞船,他会毫不犹豫的跳上去。
在1980年代,美国兴起了一个叫做“太空探索及发展学生组织”,在它的早期领导人中,有一个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做杰夫 贝索斯。20年后,贝索斯秘密建立了一家叫做蓝色起源(Blue Origin)的公司,这家公司的使命同样是将太空旅行成为可能。它的LOGO是一句拉丁文:Gradatim Ferociter——中文意思是:不断前进,永不言退。在一次访谈中,贝索斯透露蓝色起源和亚马逊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一样重要。
当然走在最前面的还是马斯克和他的SpaceX。让我们看看马斯克的豪言:“我宁愿死在火星上,但是当然不是一头撞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马斯克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规划,他计划十年内让人类到达火星,并最终在火星建立殖民地。他的计划得到了硅谷科技圈其他巨头的响应。谷歌联合创始人及CEO拉里 佩奇(Larry Page)在上个月的TED大会上说:“去火星是人类的使命,我愿意把我所有的钱给马斯克用于火星探索。”
硅谷的科技巨人们对于太空探索并非偶然,在这个用想象力创造奇迹的时代,太空才是他们最好的舞台。同样的理由也适用于中国的互联网领袖们。据说腾讯CEO马化腾最大的爱好就是天文,考取大学时在天文和计算机两个专业的选择上纠结不已。当神舟七号升空时,马化腾还写了一封亲笔信带到太空;百度CEO李彦宏在今年的两会上提交的题案是关于关于鼓励民营企业开展火箭和卫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在未来,李彦宏会和马斯克一起探索太空吗?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两个月前,当中国发射的月球车“玉兔”发生故障时,马斯克极为关注。当玉兔苏醒时,他在第一时间在twitter上表示祝贺:“欢迎回来,玉兔!”
太空探索永远伴随着勇气和超越。90年前,火箭之父罗伯特 戈达德预言人类可以到达月球时,所有人都在嘲笑他。而如今,马斯克已经把目标锁定在了火星。不可否认,SpaceX在未来存在极高的失败风险。但是他们不会独行,即使失败,会有更多的人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
对了,开头的故事其实有一个不错的结尾。那天为航天员梦想破灭而哭泣的小伙伴里,有一个人在去年去了一家新公司,它的名字叫做Spac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