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韦尔自动化全球产品经理Bill Martin在一篇文章中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设备级网络应用的场景:
“在网络智能自动化元件出现之前,人们可能认为洞察力是维护工程师最重要的技能。他们似乎可以一眼看穿设备的故障源——对设备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这可不是魔法,而是数十年来繁杂、耗时的故障处理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如果电机意外停机,工程师必须身穿个人防护装备进入电气柜,用万用表探测以检测出相应问题。一方面考验着他们的演绎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他们要承受电击的威胁,而且还耗费时间。当这些经验丰富的维护人员退休后,他们在机械方面所积累的独到专业技能也随之而去。
设备级网络,尤其是EtherNet/IP 与智能元件弥补了当今工程师在技能经验上的不足,其为工程师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方式来捕获设备数据、改善接线,进而实现生产率的提升。现在的新维护工程师在经验上可能不及他们前辈,但借助EtherNet/IP 网络及其智能电子元件,他们也可以表现出同样的洞察力。”
这就是网络、信息化带给工程师最直接的正面效果,而它仅仅是互联企业最基础的一步。按照思科的物联网路线图,第一步是企业互联,希望在企业之内实现不同部门数据共享,现在有很成熟的技术把数据收集起来,在这些方面自动化可以做很多。第二步是企业间的互联,比如发电厂的锅炉运行状况,如果实时地把这些数据进行共享,各个企业都能从中获益。第三步便是能够把工业物联网和消费物联网联结起来。这便是思科CEO钱伯斯提出了一个可能改变世界的概念——“大互联网”
谈到目前互联企业的应用和优势,John Watts为大家列举了三个典型:
一是生命科学领域,这些行业有很高的监管要求,他们需要对生产过程每个环节进行跟踪并满足一定的监管条件才能向市场发售;并且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能够迅速对产品进行追溯,所以说互联企业在生命科学这样的领域是很重要的。第二是消费品行业,如食品饮料或汽车。在这些行业客户的需求变化也是很快的,比如客户特别喜欢红色的车辆,生产制造上就应该能够快速地响应,进行调整,生产出更多的红色车辆满足市场需求。最后是重工业,能源密集型的行业,比如采矿——数字矿山和数字化油田。“以上所有这些行业想要实现互联企业,它们首先要有一个网络基础架构,这样的架构是基于开放、安全的工业以太网来建设的。”
最后回到文章开头罗克韦尔自动化主席兼CEO Keith Nosbusch的演讲,他认为,在过去 20 年中,工业投资已获得丰厚回报,下一步的投资将着眼于工厂基础设施层面,通过使用集成控制和信息等技术为互联企业带来商业价值。“这一层面蕴藏着无穷的价值。”
(文 / 中华工控网 杨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