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与互联网的四大观念对决
发表时间:2014年4月15日 14:0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看看“淘宝”、“天猫”、“京东”这类电商平台,左手握着卖家信息,右手拿着买家的需求,用买家的钱,借给卖家,顺手就把你银行的“贷款”业务收拾了。
专家学者还在用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时间表预估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趋势时,互联网巨头用“百发”、“余额宝”直接就把银行的“客户”转化成自己的“粉丝”了。
银行业内人士讲,给我一张“电商”执照,我可以打败X宝、X东、XX网,互联网的大佬们连笑一笑的兴趣都没有了;银行担心BAT们有朝一日会拿到银行牌照,会引发行业裂变时,互联网大佬个个沉默不语,其实他们知道,一旦拿到银行牌照之日,他们天马行空的好日子就结束了!
互联网金融本质上并不稀罕一张银行牌照,在银行、保险还在争执谁在站着赚钱、谁在坐着赚钱的时候,人家互联网金融唱着小曲把银行、保险都收拾了。
“护城河”PK“跨界”
——银行以挖“护城河”对抗互联网的“跨界”,会败得体无完肤
利用行业标准建立业务高地,利用“护城河”巩固业务优势,一直是银行的思维定式。以银行卡支付为例,金融IC卡与行业IC卡打架多年仍不见结果;采用什么技术标准,实现NFC近场支付只见争论不见应用。
现在好了,微信让移动、联通的短信业务几乎变成文物;而微信支付的“抢红包”,用一个月时间把支付宝8年的事情给做了。如果银行今天仍然抱着消费者“拿出银行卡—刷卡—顺带收取商家交易手续费”的惯性思维不放,不出三年五载,这种消费方式将随着4G通信时代的迅速普及而加速消失。
现在断言“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为移动支付的终极形态还为时尚早。但现在的“微信支付”实际上已经打开了“移动支付”魔盒,开始触动银行传统利润生成方式的神经,传统行业以开挖“护城河”的竞争方式对抗互联网的“跨界”,会败得体无完肤。
(文章观点与本人供职单位无关)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