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笔者看到媒体报道:云南省宣威市阿都乡13所小学变相强迫学生存话费送手机。手机虽然是免费送的,但必须提前预存500元钱的电话费。两年之内手机每个月要保底消费50元钱,如果达不到这个数,预存的话费也不退。(3月24日央视《焦点访谈》)
虽说,媒体在报道此事时,主要是剑指地方政府部门管理错位等不正之风,谴责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变惠民为损民,还有的媒体分析其行为性质是赤裸裸的“公权力敲诈”。 然而,只要是我们通信业内的人士都知道,涉案的这家通信运营商在此事中显然扮演了一个十分尴尬的角色。
“焦点访谈”曝光类似这样的事件并非头一次。笔者作为通信业的一员,完全想象得到当地通信企业为了这份“营销政策文件”出台,该是多么不容易,可谓用心良苦。按社会“潜规律”来推测,该企业也应花费了不少的公关成本。但是若是退一步想,即使央视“焦点访谈”不曝光,任其发展下去,这些贫困地区的小学生又能为通信企业带来多少效益?为什么通信企业中就有人会想到干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深究起来,恐怕还是与现在各大通信企业考核的“用户占有率”指标有关,“用户占有率”也就是市场占有份额,可是靠贫困地区的小学生来拉动“用户占有率”,即使指标上去了,恐怕也是“虚胖”。
笔者想,这家基层通信运营企业肯定也有其无法言说的苦衷,辛苦一年到头,这项硬指标仍无法完成,只得“病急乱投医”,便挖空心思“搬蚂蚁凑兵”,可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同时,这类事情恐怕还不是个案,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各大通信企业中仍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是现阶段企业经营者内心浮躁、急于求成、盲目追求高指标的具体表现。
笔者呼吁,各地的通信运营企业都应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利用国有通信企业的“正能量”,把主要精力用在扎扎实实抓管理、促服务上,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自律,规范营销,在抓业务发展的同时,勿忘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见利忘义。同时,上层在给基层单位下达营销计划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须考虑到当地的客观条件,对贫困地区要因地制宜,网开一面,不能“逼良为娼”;在审核具体营销政策时,要严格把好政策关,不要让这类损民蚀本的“闹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