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快的嘀嘀打车鏖战 Uber隔岸观火
发表时间:2014年4月3日 18:00 来源:东方企业家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而2014 年元旦一起Uber 司机的交通肇事案,在海外引发了对行车过程中使用Uber 软件安全性、以及Uber 对司机准入机制的广泛批评,个中的声音不难让人联想到前一阵嘀嘀和快的在国内市场受到的指责。

而在中国,Uber 避开了许多可能导致争议的问题。就连在海外饱受争议的“高峰期波动定价”政策,似乎也并不值得担心。在Davis的介绍中,上海市场用户对于价格并不是特别敏感,对于价格的投诉在所有的投诉类型中微不足道。

Uber 的亚太区负责人Sam Gellman 曾在公开场合表示,“Uber的美国总部有一个专门研究各国交通、打车方面政策的团队”。Uber在进入一个市场前,会把地方的法律政策全部过一遍,看看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因此,诸如在美国遭到的政策壁垒,在中国并没有上演。但另一方面,有媒体报道称Uber 的合作伙伴程欢租车因为对方涉及“营业牌照问题”,已经暂停合作。虽然在短期来看Uber 的业务模式不会有什么潜在的风险,但打车软件和支付宝们的殷鉴不远,Uber 在华是否能够保持长期的优雅姿态,恐怕还有待推敲。

Uber 在中国的业务刚刚起步。据Davis 介绍,整个上海公司,连他在内只有3 个人处理所有的事务。“一个人要做其他公司一个部门甚至几个部门的工作,比如我们负责运营的同事,一个人干掉了一个咨询公司咨询顾问工作,投行分析师工作,销售管理工作,基层车队队长工作。”而Uber 上海的车辆和用户,也在以稳健的节奏快速增长。目前来说,在市内打车还可能出现15 分钟的等待时间,而在市场成熟的旧金山,纽约等城市,这个时间只需要3~4 分钟。因此,现在去推测Uber 在华业务是否会重演海外经历,或是其他产品在国内市场所经历的阶段,还为时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Uber 的进入必将搅动一个行业,影响成千上万人的生活。

[1]  [2]  [3]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4006744号】
Copyright © 2014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