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工信部、发改委发布《关于电信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通告》,宣布包括固定和移动的本地、长途、漫游语音,短消息,数据业务等所有电信业务资费均实行市场调节价。这意味着我国电信业务资费正式步入市场化新阶段。
继续鼓励竞争,推动资费下降初衷不变
权威人士认为,此举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精神,是全面提高电信市场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具有标志意义。
近年来,我国通信监管部门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监管为民、追求全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监管理念,积极稳妥地推进电信资费管理方式改革,对基础性业务资费实行价格上限管制,电信运营企业只准降价,不许涨价,电信资费价格这只“鸟”只能在政府编制的“鸟笼”中飞行,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电信资费管理体系。自2005年起,监管部门陆续推出了移动电话带号转套餐政策、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管制等措施,逐步引导企业实行单向收费,限制双向收费,降低了移动资费。2009年,为了加快电信资费市场化进程,进一步调整了固定电话资费管理方式,逐步降低本地网的区间费,手机实行一费制,降低了漫游费,取消短信差别定价。这些措施使资费一路下降,据统计,从2005年到2013年,我国电信业务电信价格综合水平下降了62.98%。在CPI不断上扬的今天,为何电信资费会一路走低?除了电信市场竞争激烈和通信技术进步导致价格持续走低,政府政策的推动功不可没。
加强引导监督,保护用户权益出发点不变
与以往相比,这次放权力度颇大,电信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用户需求制定电信业务资费方案,自主确定具体资费结构、资费标准及计费方式。此前,运营商在确定资费收费标准后需要上报相关部门;而现在,基础电信运营商和民营虚拟运营商均可以自主定价,充分参与市场竞争。人们不禁要问,放开电信业务资费后,政府还管资费吗?用户权益如何保障?
记者认为,放开管制,并不意味着不管,而是政府监管方式的转变——即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督转变。文件提出,在计费过程中,电信企业应按照相关标准准确计费,至少提供一种便捷的自助查询方式,供用户查询自身通信费用信息,确保用户明明白白消费。同时,为切实保护用户权益,文件对电信企业资费方案设计、宣传推广、协议签订和准确计费等方面提出了多项要求。例如,要考虑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业务打包等多种资费方案供用户选择等。也就是说,电信资费实行市场定价后,企业有定价权,但政府保护用户权益出发点不变,监管的“手”还是存在的。
放开企业手脚,发展和监管方式将变化
放开所有电信业务资费后,人们更加关注运营商究竟有多大的降价空间?是否会引发价格战?
记者认为,今后,企业将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用市场机制确定资费价格,充分满足客户的多元化资费需求,同时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最终让广大消费者得到最大实惠。此次改革后,资费水平有望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并趋向合理,但这并不意味着电信资费会大幅下降,企业大打价格战的可能性不大。
第一,运营商并没有太多降价的空间和能力。目前电信运营商前有互联网企业的冲击,业务量增速放缓,后有虚拟运营商这个追兵,还有电信业“营改增”对收入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有大规模建设4G网络的投资压力,运营商的日子并不好过。而且运营商的语音和短信资费价格在过去几年一直在下降,降价空间已经有限,目前主要降价空间在流量方面,但是运营商在流量方面一直是增量不增收,因此价格下降还要看流量经营情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第二,政府早已放松了资费监管,企业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该释放的资费红利已经差不多了。更大的降价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技术进步和企业发展。以前套餐外多出1G流量,2G用户要为此花上万元,而3G用户只需支付300多元 。这么大的降价空间并不是说放松管制就能实现的,而是靠企业的发展,靠技术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