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价值,互联网精神,开放、共享、自由、平等、创新等,赋予每一个人以更大的力量,更多的能量。4包括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社会弱势群体成员。包括一个人获取信息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社交的机会与能力,言论表达的机会与能力,交易的机会与能力等等,互联网这种普惠的赋能功能,极大地助推了中国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这种20年来的赋能历程对于弱势群体显得尤其重要。在一个缺乏个人主义传统和公民社会文化的国家,互联网为我们弥补了现代社会发展的短板。
具体而言,在产业层面,通过引入了全线的风险投资驱动的新经济模式(也可以称为硅谷模式),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创业和创新浪潮。这种机制由互联网起步,进入了高科技各个领域,也进入了新兴产业各个领域,甚至也进入了部分富有创新活力的传统行业。这种全新的创新驱动机制,通过20年时间使得我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风险投资国家,而且后劲十足,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而在互联网行业,经过短短20年发展,通过纯粹的市场机制,就诞生了目前市值150亿美元的腾讯,1000亿美元的阿里巴巴以及600亿美元的百度这样跻身全球第一阵营的互联网巨头,并且诞生了京东、360、小米、网易等一批百亿美元级的世界级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成为中国高科技走向全球的主力军。
在中国人生活层面,6亿多人上网,信息、通信、沟通、交友、商务、娱乐等各个层面,都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涵盖了73%的城镇人口和25%的农村人口。覆盖了几乎80%以上的年轻人。
在媒体与社会传播方面,互联网带给中国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从相当封闭的传统媒体,到今天全球用户规模最大、活跃度最高的微博用户和微信用户,中国社会传播的突破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和思想力。在互联网的门户阶段,社会传播模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最近十年,中国互联网传播领域出现了三次重大变革,涉及的深度和广度,在人类传播史,都是革命性的。社会传播可以分为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最简单可以分为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可以说,这三次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传播的模式和方式。
第一次变革是2002年开始的博客。从社会传播层面看,博客的出现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个人媒体。这场变革的直接结果是社会传播的力量从机构转移到个人。当然,博客时代的个人媒体由于传播能力有限,仅仅是颠覆了内容生产,消解了传统内容生产的过程。第二次变革是2008年开始的微博。微博的变革是博客的延续。微博的内容生产与博客相似,主要的变革在于内容的传播。形成微博巨大传播威力的3大武功:以主动添加的关系为纽带、以大规模推送即时达到为手段、以一键转发完成瞬间放大引爆。这三大武功完成了个人信息可以大规模、即时化传播的完整机制。一言蔽之,微博使个人媒体具备了大众媒体的传播能力。第三次变革是2012年开始的微信。从传播的链条看,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即时通讯类软件传播链较短,多数只有一级传播和二级传播,传播范围也仅在确定关系的“好友”范围内,难以形成类似微博的大面积、长链条的传播模式。但是,通过好友通讯录、群组和公众账号,以及与微博和朋友圈等形成互动,使得传统传播能力非常有限的一对一为主的人际传播具备了大众传播的能力。虽然三次变革也带来了治理上的问题,但是,根源还是在于我们的政府部门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最深层次的变化还是互联网对于中国整体发展与在全球崛起的独特贡献。过去20年,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全球崛起最好的催化剂。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但是发展的主旋律还是比较初步:无数的投资者和创业者将互联网变成了一个热闹的“技术驱动”的商业环境,6主要将个体网民变成消费者、读者和用户。但是,到即时网络阶段,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等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发展主旋律也将发生质变:互联网将越来越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的虚拟社会,在新的环境中,个体网民成为创造者、建设者和分享者,成为互联网的主体力量,而不仅仅是一个局外人。在博客、微博和微信等不断大众化的普及浪潮下,新兴的网络文化成为新的亮点,它们将共同塑造以个人为中心的全新互联网面貌。而从自上而下、封闭集中式、以技术为导向的互联网1.0,向自下而上、开放分布式、以人为本的互联网2.0的全新革命,将在其中不断涌现新的商机、新的人物、新的传奇。
(本文已由《新闻记者》杂志同期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