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第一次热潮,是由新浪、搜狐、网易等三大门户的创建开始发端。1999年7月,名不见经传的中华网在Nasdaq成功上市,融资8600万美元;2000年1月,在Nasdaq即将接近最高峰的时刻,再次发行新股,又募得令人惊讶的3亿美元,第一次让风险投资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由此带动了三大门户上市热潮,以及一大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兴起。那时候,诞生了“中国概念股”的称呼,因为到2000年,中国网民才突破1000万大关。这一轮浪潮完全是由美国互联网热潮带动起来的。
但好景不长,2000年继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先后上市后,美国股市开始崩溃,股票刚上市就一路暴跌,新浪股价一度跌到了1.06美元,搜狐跌至60美分,网易上市当天就跌破发行价,一度仅有53美分。曾经狂热的投资商也趋于谨慎甚至停滞。刚刚火热起来,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被硬生生拖入了互联网的冬天,2年之内可谓尸横遍野。
这一场来自2000年的以科技股为代表的纳斯达克股市的崩盘和“网络泡沫”的破灭,让全球互联网产业都进入“严冬”,“多米诺骨牌”效应带动IT产业整体下滑,市场一片低迷。据Webmergers统计,2000年的泡沫破灭,令全球至少有4854家互联网公司被并购或者关门。3
制度创新:社会化,非政府组织治理的初级阶段
第一次互联网浪潮初期,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制度管理以社会化形态为主,属于非政府组织治理的初级阶段。
1994年代表中国完成互联网的首次全功能接入,不是当时的邮电部,也不是其他政府部门,而是一个中科院牵头的科研项目NCFC。1997年主管域名的CNNIC成立,就放在中科院这样一个科研单位,而不是当时的邮电部或者电子部。今天回头看来,更是富有前瞻性、充满智慧的设置。这个看起来一念之差的安排,绝对是中国互联网初期最了不起的制度创新之一!CNNIC放在学术性质的中科院,才符合互联网国际惯例,切合国际交流和参与。
早期互联网发展是由产业部门而不是宣传部门来主管,这也是不经意间的重要制度创新。这一切,确保了早期开拓阶段以发展为主的思路,“先发展,后管理”的理念对于前期的开拓性探索,无论是最佳的保障。1997年2月国务院信息办组织举办“数字化信息革命报告会”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启蒙第一课;尼葛罗庞帝第一次正式访华,无论对于政府、商业、还是公众各层面,都唤醒了互联网意识的崛起。即早期的中国与国际互联网络的互联互通后,较快就完成了与国际互联网思想的第一次接轨。
1998信息产业部成立,正式成为互联网产业的主管部门。1999中央首次提出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对外传播手段,并开启了对新闻媒体网站的调研与视察,加大新闻媒体网站建设的力度。《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关于加强国际互联网络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的发布,明确了今后网络新闻宣传工作发展的方向,并对网上新闻信息发布提出了规范原则;《中国新闻界网络媒体公约》的发布也在赋予网络媒体权利的同时,第一次约束了其职责与义务。强国论坛的诞生打开了网络媒体在中国洞察和影响社会舆论的窗口。历经十余年的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网民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的互动性、即时性等特点使得网络媒体逐步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手段。3
文化创新:对于互联网的拥抱
1997年,网民的狂欢与热情在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主场迎战卡塔尔队这一场出现关键大战中达到了顶峰。中国论坛第一帖“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迅速传播,并蔓延至众多传统报纸竞相转载,也使全社会意识到互联网不仅仅为我们带来的是新鲜的上网冲浪的娱乐体验,还能够连接人与人,产生全社会情感共鸣。
而对于网民,上网冲浪成为一种流行。城市里的网络发烧友们自称网虫,把Email电子邮件昵称为“伊妹儿”,Java技术取名“娇娃”,上网使用的调制解调器Modem演绎成“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