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八大件"
在李德刚看来,华三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就是赋予了数据中心完整的流动性。“传统的数据中心是一个静态固体的数据中心,它缺乏灵活性流动性,每个应用来决定具体的底层架构。这两年来,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中心实现了局部流动性。但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了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之后,如何使得虚拟化层能够实现统一控制,面向应用实现软件定义,系统能够面对应用的压力和变化,实现自我配置。”
“我们的目标是要把数据中心从半流体半固体的状态,变成全流体状态,整个系统是面向应用可定义的,面向外部压力的变化,可以随需而变的。”李德刚说。他把华三方案总结为四个层面八个构件。
最底层是IT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计算存储和融合产品三个构件。华三的分类方式与大多数厂商截然不同,在很多人看来,数据中心的传统三大件应该是存储、计算和网络。“之所以这么分类,主要是因为在新一代数据中心里,计算设备和存储设备开始归一,是通过软件方式定义出来的;而融合产品,则是应对数据中心空间与能源紧张而衍生出来,可以实现功能的灵活变化。”
第二层是虚拟化层,分别对应着计算、存储和网络虚拟化。“其中,计算虚拟化相对成熟,开始走向了标准开源架构,华三也在KVM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存储虚拟化方面,华三也推出了分布式的零存储方案;网络虚拟化是最难的,但华三的Comware V7真正实现了面向设备、应用和连接的网络虚拟化。”
虽然进入计算虚拟化时间点比较晚,但华三拥有非常完整的虚机生命周期的管理能力,而且华三的平台具备高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的。华三做计算虚拟化最核心的优势和能力,就是可以实现计算资源和其他资源的联动,真正实现根据不同业务的压力需求来调补不同的虚机计算能力。
第三层是架构在虚拟化层之上的融合控制平台,可以实现对数据中心内部网络资源平台和计算存储资源平台的统一的控制,这也是华三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最大技术亮点。在李德刚看来,数据中心在做整体策略部署时,需要有集中的控制节点来实现,对所有资源实现统一协同部署。“我们的融合架构叫做VCF,它完全击穿了三个虚拟化层,实现了资源统一调度管理,是非常革命性的创新方案。”
最上层是融合资源管理平台,在融合控制器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对计算网络和存储的统一的管理,能实现一个多个资源池的自动化业务编排,同时具有多种标准接口进行北向对接。它和传统管理平台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改变了原来类型多、兼容差、界面乱的情况,归一到统一的资源管理中,实现资源管理联动。
作为最上层的管理平台,开放性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的融合资源管理平台,北向有面向OpenStack的接口,南向是针对不同的软硬件资源,有相应的开放接口,可以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已有数据中心体系的兼容。”
快速"可落地"
有一句老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对于任何用户而言,都不会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而把已有方案直接重来,它一定是长期过渡和演进方案。用户又应该如何实现融合数据中心方案的落地和部署呢?
华三通信解决方案部部长孙晖表示,对于传统数据中心只需要增加融合控制平台和资源管理平台,就能逐步实现向融合数据中心过渡;而对于新建数据中心部署则非常简单,只需要软件层面部署调优。“虽然我们之前在存储、计算等方面讲的很少,但融合数据中心对于华三来讲,并不是横空出世,它是经过了长期大量的技术沉淀和产品方案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