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资讯 >> 正文
滴滴专车低调公测 立体打造用户出行完美闭环
发表时间:2014年8月25日 17:30 来源:新科技 责任编辑:编 辑:HETFIELED

近日,腾讯系商务约租车平台“滴滴专车”在京上线公测,启动面向中高端商务用车需求的商务约租用车业务,与面向传统出租车、并已经在国内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 “滴滴打车”互为补充,从而完成了立体一站式用户出行完美服务布局。至此,加上之前百度联合易道推出的“百度专车”、阿里巴巴旗下快的打车推出的“一号专车”,BAT三巨头已全部进入商务约租车市场,开始新一轮“圈地运动”。

笔者认为,这既是后补贴时代,打车软件提供者们主动出击,拓展用户需求、深耕移动商务约租车市场的务实举措,也是互联网大佬力图打通线上线下,全面布局移动互联全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BAT 巨头持续“圈地”商务约租车

2014年上半年,一场“补贴大战”如火如荼地展开。一番激烈厮杀之后,最终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成为市场双强。据第三方最新发布的《2014年5月打车软件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滴滴打车市场份额达到68.1%,稳居市场第一。

然而随着取消补贴政策,补贴带来的部分用户流失,新用户增长也渐渐放缓,一时间移动打车市场一扫之前的广泛唱好,颇有些风声鹤唳。当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扩展速度和用户增长的减慢也很正常。尽管如此,如何深挖用户需求,进一步开拓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还是成为打车软件迫在眉睫的任务。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出行需求增加,用车方式正在日益多样化。除了公共交通工具和私家车,以及面对普通用户的出租车,由商务活动、接送机等衍生的中高端租用车需求也在逐渐增多。尤其是在一线大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加剧,限号限行、摇号等现象的出现,都市居民驾车出行正遇到更多的烦恼。在这样的环境下,商务约租车出行逐渐被推上人们出行的首选之一。在美国,平均10个人拥有8辆私家车,在中国平均10个人只有1.8辆私家车。目前,中国仅有0.4%的租车渗透率,远低于美国的1.6%和日本的2.5%。

应该说传统出租车出行与中高端商务约租车出行是两类完全不同的出行需求,但在中国大城市普遍存在打车难的问题上,两者又存在互为转化的情形,即打不到出租车的时,或许会选择商务约租车来满足出行;当本身是商务出行群体,但当出租车随叫即有时,也会选择出租车。这也是为何滴滴、快的要布局商务约租车的所在,除了盈利方面的考虑外,更多还是出于满足用户出行便利的目的,为用户打造完美的闭环式出行解决方案。

据了解,滴滴专车在进军商务约租车市场时考虑到政策壁垒,主动进行了经营模式创新与设计,与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其他商务用车软件所不同的是,滴滴专车更强调产业链各端利益共同体间的衡平与共赢,通过对合法有资质的汽车租赁公司和劳务公司资源与信息的高效整合,将商务约租车的选择权赋予用户,而滴滴专车则更好的充当和扮演“移动出行信息平台”角色,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出行方式。

根据易观数据显示,第二季度中国在线租车市场规模达39.8亿元,而中国的商务用车市场规模可达4000亿。商务租用车虽然在费用上略高于出租车,但车型多以中高档商务车型为主,且服务方面也可实现专属化、定制化,用户体验更好。因此,业内专家认为,相较移动出租车市场,移动商务租车市场发展空间更大,且在盈利模式等方面更有优势。国际商务租用车巨头Uber也正是看好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也已进驻中国展开布局。

随着“滴滴专车”的公测,加上此前“百度专车”、“一号专车”等已先后上线,至此,三巨头已全部切入商务约租用车市场,展开新一轮跑马圈地。巨头们将探索焦点集中到商务租用车领域,无疑会加剧市场竞争,惠及用户。“补贴大战”硝烟未尽,一场新的“战争”也许又将在商务约租车的战场重新开打。

煽动移动互联全产业链的“蝴蝶”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生活的生活方式,也酝酿着一个巨大的市场。艾瑞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444.9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04.1%。而撬动移动互联市场的关键,则在于推进O2O转换,让更多用户从线上走向线下。

[1]  [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4006744号】
Copyright © 2014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