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资讯 >> 正文
2014中国传媒业发展焦点话题分析
发表时间:2015年1月22日 21:16 来源:《编辑之友》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一、媒介生产走向开放、定制

2014年国内出现了许多颠覆传统媒介生产方式的媒介产品。比如说大数据新闻,与传统新闻相比它至少有三个优势:一是能更宏观地反映总体社会现实,并且在可视化技术地支持下能够让这种反映以更加易读的方式呈现,如央视新闻的“春节迁徙图”;二是大数据能够帮助媒体实现预测,如节日期间各大景点的人流预测;三是大数据能够帮助媒体洞察受众的偏好和需求,从而实现媒介生产的定制化,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有“今日头条”。

媒介生产将成为一个越来越开放的流程,向数据方开放,向其他媒体开放,也向公众开放。众包新闻、众筹新闻本质上就是向公众开放新闻生产流程,同时,由公众出资完成的众筹新闻也是一种定制。

在走向开放、定制的媒介生产过程中,新闻媒体如何能贯穿其核心价值?媒体人是否会沦为“新闻民工”继而丧失主导地位?这成为当前媒体焦虑的一大问题。

二、媒介社会化与社会媒介化

媒体正变得社会化,而社会正在被媒介化。2014年异军突起的“今日头条”,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基于关系数据来计算受众的新闻需求,为一个关系群体中的人提供共同的谈资,这符合媒介社会化的趋势。可以想见,大众传播为公众构建一个拟态环境的情况将逐渐被这样的情况所取代:不同的社会群体基于不同的媒介接触将拥有十分不同的拟态环境,其对于社会意义的建构也将十分不同。社会交往将严重依赖媒介,社会现实的建构也取决于媒介。这正是社会媒介化的内涵。不同的拟态环境之间是否会出现社会交往的鸿沟?这是否又会给社会公共治理带来挑战?

三、传媒产业从规模经济走向范围经济、集成经济

中国的传媒经济曾长期立足于规模经济,然而经过多年发展,传媒经济这块蛋糕已经不胜多少继续做大的空间,传媒集团必需去探索新的生产方式,以此为依托促进经济模式从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集成经济转变。

互联网给传媒经济走向范围经济、集成经济创造了条件。互联网“互联互通”的性质创造出一张巨大的关系网络,依托于此可以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横向集成各种性质的传媒,纵向集成各种传媒相关产业,形成以传媒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阿里巴巴投资21世纪传媒、入股优酷土豆,小米公司招募新浪前总编辑陈彤,事实上都是在弥补媒介内容方面的短板,目标是要打造出一个完备的产业集群,依托融媒体全面嵌入公众的生活,满足他们下至衣食住行、上至个人发展、社会参与的全部需求。

四、传媒失范与政策规制

21世纪网的新闻敲诈案引发了许多有关传媒失范的讨论。传媒失范不仅是一个职业道德问题,也是一个政策规制问题。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政治和市场双重力量过分挤压了媒介生态环境,侵占了新闻规范和新闻专业主义的生存空间,造成了中国新闻规范虚置、行业约束缺位的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加剧了传统媒体的生存压力,记者和媒体收入低下,新闻敲诈等失范行为也就越来越多。

要减少传媒失范,就要给予传媒业足够的空间,避免政治和市场力量的过分挤压,保障记者的基本权利和劳动价值,用合乎新媒体逻辑的政策规制引导中国传媒顺利完成媒介转型。

(喻国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杨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4006744号】
Copyright © 2014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