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12月21日9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教授主持召开《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白皮书》首次研讨会。权威专家团体出席研讨会,深入讨论了我国首份教育领域大数据白皮书的定位、内容提纲与编写思路,为大数据服务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正文:
2015年12月21日9时,《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白皮书》首次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准时召开。《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白皮书》项目由“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北京拓思德科技联合打造,旨在汇聚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和大数据专家智慧,打造首份权威的面向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大数据白皮书。
该次研讨会出席的教育界专家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副部长,“移动学习”教育部-中移动联合实验室主任余胜泉,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柯清超,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现民,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外国教育信息研究室主任陈海东,北京教育网络与信息中心副主任田鹏,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部(工程中心)副处长、数字化学习技术集成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魏顺平,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宋述强,中央电教馆副研究员赵兴龙,深圳市南山区信息中心主任石义琦等。
化散为整,聚合前瞻思想余胜泉教授在研讨会上指出:无论从研究,还是从实践的领域来看,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将会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进入到数据时代,尤其是对大数据处于初步收集、分析、利用的阶段,有大量的问题极具研究价值。白皮书的作用是把一些前瞻性的思想,前瞻性的观点或者零散的创新思路和原创想法系统化。好的白皮书可以推动一个时代的发展,对整个产业和社会将具备极大的影响力。
无中寻有,挖掘有效数据
北京拓思德科技CEO田雪松出席研讨会并发言:在数据时代,个人数据、企业数据、机构数据能够介入与被介入,数据传递的信息冗杂不齐,简单的聚拢零散信息构成的并不是大数据,而是“信息雾霾”。陈海东主任表示赞同,无论是小学教育亦或是初中教育,信息冗杂的内生特性注定了其数据具有难控性和不确定性,如何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挖掘得出有效数据来支持教育界,是教育技术企业同教育机构融合的关键。
田雪松最后表示:希望从无效数据中找出有效数据,通过技术算法为教育大数据新时代贡献一份力量,让数据更好的服务于教育。
全新视角,切入基础教育
“教育大数据被炒的如火如荼,如何沉下心真正做一些对教育有价值的事情才是有意义的。”柯清超教授在研讨会上表达了大部分教育专家的心声。来自北京教育网络与信息中心的田鹏副主任同时表示,北京市准备成立的大数据管理中心需要像白皮书这样的项目来辅助,教育信息化需要大数据来支撑,无论是管理角度,还是决策角度,用实时数据说话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研讨会上,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部(工程中心)副处长、数字化学习技术集成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魏顺平,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宋述强,中央电教馆副研究员赵兴龙,深圳市南山区信息中心主任石义琦均针对白皮书切入点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最后,专家团体经过深入讨论,确定了白皮书的切入方向,要从基础教育领域进行落实,由一线情景提炼教育数据,把数据架构在教育的框架中,摒弃以往冗余数据的干扰,防止架构数据空壳,使教育信息精准的数据化,为教育大数据健康发展奠定夯实基础。
四大创新,突出编写特点
各行各业的白皮书良莠不齐,如何突出自身特色,如何在所属行业起到旗帜作用,是撰写机构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本次研讨会上,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现民提出了《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白皮书》的四大创新要点,期望该白皮书能够真正对教育领域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一是有一手数据支撑,无论结构化或是非结构化数据都必须紧靠一线教育。二是有前瞻观点,对于整个基础教育大数据领域要能够通过落地的实例影射出未来的发展动态。三是图文并茂,把繁复的信息简明扼要的可视化呈现出来。四是面向企业、学校、研究机构和政府,提供实践指导,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大数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