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美国公有云“排位赛”结束 中国市场正“步其后尘”?
发表时间:2017年11月28日 14:20 来源:新科技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申耀的科技观察


日前,Gartner发布全球公有云市场预测,2017年公有云市场将增长18.5%至2662亿美元,高于2016年的2196亿美元;其中IaaS占最大涨幅,2017年将增长36.6%至347亿美元。

市场数据证明,公有云服务在全球市场已经被广泛接受,并逐渐趋于成熟,因而Gartner调高了对全球公共云服务市场的预期,在2018年依旧会有较高的增长率。

再从公有云厂商份额来看,亚马逊云(AWS)、微软云(Azure)、谷歌云(GCP)位列前三,分别占47.1%、10%和3.95%,IBM SoftLayer排在第四,占有率2.77%。

不难看出,在美国市场,AWS依旧一家独大,但Azure和GCP也颇具实力,不容小觑;而其他云服务商并未表现出明确的发展路径,且显得后劲不足。

基于此,有观点认为,美国公有云厂商的“排位赛”已经结束。如果“以美鉴中”,不难发现,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发展,也正在经历美国几年前的发展历程,这又将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启示呢?

美国公有云市场格局已定

今年10月底,亚马逊、微软、谷歌分别公布了财报,从财报中我们可以一窥其公有云业务的发展状况。

其中,AWS在2017年Q3营收为46亿美元,前三季度AWS的收入已经达到123亿美元。加上第四季度的预计营收,AWS的年收入将超过180亿美元,成为亚马逊旗下最赚钱的业务。

在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微软2018财年第一财季,微软依旧没有单独公布Azure的营收数据,但公布Azure营收同比增长达90%。研究公司Canalys估计,Azure起码为微软带来了20亿美元的收入。

与微软一样,谷歌母公司Alphabet也没有单独公布云计算业务的营收数据,在这个季度里,包含谷歌云计算业务的“其他业务”营收为34.05亿美元,同比增长40%;分析师预测,谷歌云平台占据了“其他业务”营收的约15%。

国际公有云三巨头都表现出了高增速,从个体来看,也都有着超出竞争对手的优势。AWS大势已成,份额超出其他玩家总和;Azure从PaaS起家,如今已经发展为涵盖IaaS、PaaS和SaaS的大平台,微软在企业级市场有着更加丰富的经验;谷歌以技术见长,在大数据、容器、机器学习方面表现优异,很容易成为公有云服务的切入点。

相比之下,IBM SoftLayer路径不明、Oracle公有云刚刚起步,能否挤入三强,还待市场验证。

美国公有云市场发展已经相对成熟,IaaS市场已经很难进入新的竞争者,甚至知难而退。如2015年惠普宣布关闭自己的Helion Public Cloud平台,2016年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宣称关闭公有云业务。在美国公有云市场,马太效应已经日趋明显。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际公有云厂商三足鼎立的态势,在短期内恐怕还无法被打破。

中国公有云格局趋于明朗

看完美国市场的情况,那么再看中国公有云市场目前的状态,就会发现中国市场似乎也正在步其后尘。2017年11月,IDC发布了 2017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 IaaS市场份额调研结果,中国公有云 IaaS市场2017年上半年整体规模超过10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近七成。中国公有云厂商中,阿里云份额扩大至 47.6%、腾讯云占9.6%、金山云占6.5%,位于市场前三。

那么,在中国公有云市场,玩家们的排位赛结束了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做观察:

首先,中国公有云市场潜力巨大。相对美国市场,中国公有云市场发展尚不成熟,保守估计落后二至三年。在我看来,这种差距并不是体现在技术层面上,而是在市场成熟度上。

大量美国企业已经接受了公有云,数据显示,平均每家美国企业会用到15种云服务,不仅是中小企业,政府、大型企业也广泛接受了公有云,在美国三巨头的客户列表中,我们不难看到一长串的政府和大型企业用户。

相比之下,中国公有云在互联网企业中应用程度最高,而政府以及大量传统企业出于对数据安全和合规性的考虑,对于公有云的使用有一定的保守性,故而在中国政企市场中,私有云的用户要更加广泛。

在美国市场,SaaS是公有云服务的最大构成部分,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诞生了不少“独角兽”;而中国SaaS市场虽然增速较快,超越传统软件市场和国际市场增速,但尚属于发展阶段,鲜有“独角兽”。

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虽然市场成熟度尚有差距,但中国市场有着超出美国市场的潜力。美国有大概2100万家中小企业,而中国有7000万家,大量企业还没有“上云”,市场空间巨大。再者,中国大型企业也逐渐对公有云敞开了怀抱,通过“混合云”实现业务转型。

工信部在4月10日发布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中指出,到2019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到4300亿。对于诸多中国公有云玩家来说,中国市场大有可为。

其次,中国公有云厂商更有机会。在IDC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调研中,排在前五的分别是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中国电信和Ucloud,国际三巨头AWS、Azure、谷歌云无一位列其中。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谷歌在中国市场已经出局。由于相关政策的限制,AWS、Azure这种国际公有云厂商只能以与本地IDC服务商合作的方式来提供云服务,自然有些捉襟见肘。相比之下,在国家自主可控战略号召下,中国本土公有云厂商则赢得了更大的发展契机。

中国已经成为本土公有云厂商们最适合生长的土壤,然而,想在在这片“蓝海”中立于潮头也并不容易。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公有云是“烧钱的游戏”。在中国玩公有云,首先要“有钱”。公有云是一种规模经济,是一种重资产业务,十万台服务器只是门槛,建立数据中心、运维、供电等成本不菲,不是一般玩家玩得起。此外,在中国玩公有云,还要打得起价格战,烧得起钱。

二是,公有云是技术的竞技。说公有云没有技术含量?非也!如今各大电商平台、购票平台、游戏平台和视频平台等基本已经架设在公有云之上,没有技术的话,如何支撑中国庞大的用户量?

在中国玩公有云,要紧跟技术趋势。如今,人工智能成为新的技术趋势,国外三巨头无一不把人工智能作为新的发展方向,中国公有云厂商自然也需要第一时间拥抱AI。所幸的是,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等厂商均已经开始提供异构计算服务,并大力投入AI的研究。

三是,公有云需要行业“抓手”。“云”不应该飘在天上,而是要落地,而最好的方式则是和行业应用场景相结合。365行,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应用需求,通用的云服务并不能完全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只有和行业应用场景深度契合,才能赢得更多的行业客户。

正如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等大型公有云厂商在积极布局行业,很多细分领域的中小云计算企业也在风生水起,不难判断,未来中国公有云的发展一定是行业场景化。

综上,公有云门槛很高,没有金刚钻,也难揽瓷器活。故而,经过十年发展,中国公有云也逐渐出现了马太效应,市场格局初步成型:阿里云一家独大,势头难挡,腾讯云、金山云这两家底子深厚的厂商逐渐显露出了厚积薄发的潜力。

他们为何成为中国云三强?

如前所述,在IDC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 IaaS市场中,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成为市场前三强。那么,为何是这三家公司呢?

我们不妨从上文谈到的“资本投入、技术积累、行业场景”三个方面来做分析。

先看在公有云上的投入。阿里云成立于2009年,2010年开始对外提供服务。阿里云已经是阿里巴巴旗下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自然是集百般宠爱于一身。2015年7月,阿里巴巴宣布对阿里云战略增资60亿元,用于国际业务拓展,如今已经在全球14个地域部署了超过200个数据中心。

腾讯云在2010年开始接入首批应用,2013年正式进入市场,虽然发力比阿里云要晚,但不惜重金,五年内计划投入百亿,其海外数据中心布局很快,目前已在海外16个地区部署了数据中心。

金山云的情况比较有意思,源于金山快盘,2012年初,快盘从WPS分拆,金山云正式成立。相比前两家,金山云更像一家独立的创业公司,2016年5月,金山云完成C轮系列融资1亿美元,今年9月,金山云又开始了D轮融资,融资金额达到3亿美元。而此前,更有雷军对金山云未来3到5年投资10亿美元的大承诺。

再看技术。阿里云最大的倚仗是自主研发的超大规模计算系统“飞天”,我们不用看技术细节,能够支撑“双11”和12306这两个中国最大的负载,足以证明“飞天”的能力。在2015年的Sort Benchmark排序竞赛中,“飞天”一度打破四项世界纪录。

腾讯云应该要追溯到OICQ时代,用于存储好友列表。2015年,腾讯云存储已经达到万亿级文件数量,存储量达到500PB,一年后存储量达到1EB。如今,腾讯自有的云相册存储、微信、QQ等即时通讯应用以及腾讯视频相关的媒体业务都已经运营在腾讯云上,其负载可想而知。在2016年的Sort Benchmark全球排序竞赛中,腾讯云一度获得两项冠军。

在公有云领域,金山其实不算后来者。金山从2007年开始做快盘,到2012年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盘产品,期间金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再者,金山有着WPS的雄厚技术基础,在软件方面的工程能力和技术能力是其他公有云玩家无法企及的。2015年9月3日大阅兵,只有金山云支撑的今日头条视频没有卡壳,足见其技术实力。

而在当前最为红火的AI方面,三家的做法如出一辙,均把AI作为下一个发展方向,全身心投入。例如,阿里云不仅推出了丰富的异构计算实例,在去年发布了人工智能ET平台,具备智能语音交互、图像/视频识别、交通预测、情感分析等能力;腾讯云推出了文字、语音、人脸识别等服务。

金山云在AI方面的步伐也很快,今年推出了KAP人工智能云,其中的KDL深度学习平台已经实现商用,例如在WPS office、mail和金山词霸中,为客户提供开发、评估、训练、预测等支持,全面帮助WPS快速接入AI。

最后是行业应用场景。阿里云不仅打造了庞大的产品序列,在行业场景方面,阿里云打造了零售、金融、制造、能源、政务、游戏、视频、传媒等行业解决方案。腾讯云产品同样很丰富,除了最具优势的游戏、视频、社交等应用场景,腾讯云还着力打造了政务、金融、在线教育、旅游、医疗等行业解决方案。金山云同样具备完整的云产品序列,同时打造了适用于游戏、视频、政务、医疗、教育等垂直行业的云服务解决方案。

当然,三家厂商在行业应用上也各有优势,阿里云传统优势在于电商,如今阿里云通过ET城市大脑延伸到智慧城市领域,并进入了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腾讯云的传统优势在于社交、游戏、视频等,近年来在医疗、政务等领域也颇有建树,其医疗影像方案也进入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

提到“金山”,我们很容易将其和“游戏、视频、云存储”联系起来。这三项也正是金山云的传统强项,排名前100名的手游公司有90%与金山云开展了合作,其视频云业务更是覆盖70%以上的知名直播及短视频APP,依托为小米和WPS等公司提供服务,金山云亦已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云存储厂商。此外,金山云也将触角深入了医疗、金融智慧城市等领域。

综合以上三点,三家公有云厂商存在着很多共性。阿里、腾讯、金山,均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底子厚,资金足,技术强,产品序列完整,且在AI上投入巨大。

更为重要的是,三家厂商自家均有着丰富的云计算应用场景。如阿里云“飞天”支撑了双11,腾讯云支撑了QQ、微信、腾讯视频等业务,金山云接入了小米云服务。三家的公有云服务均经过了自身业务验证,经历了苛刻的业务考验。三家企业所提供的公有云服务,均可以看做是将自身实践和能力的一种输出。而国内的很多公有云玩家都缺乏应用场景实践,孰优孰劣也就很明显了。

在我看来,中国公有云市场虽然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格局已经表现得越来越明朗了,你认为呢?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5027068号】
Copyright © 2015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