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尧耘
还有马里奥·塞格德(Mario Szegedy),匈牙利裔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量子计算领域顶级科学家,两次理论计算机最高奖哥德尔奖得主,今年年初加盟达摩院,其研究成果为计算复杂性、流计算算法和量子算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经过短短两年的积累,阿里在量子计算方面就取得了重大突破和丰硕成果,而且是软硬兼施。
硬件方面,达摩院量子实验室今年5月推出世界最强量子模拟器“太章”,基于阿里计算平台在线集群超强算力,在世界上率先成功模拟了 81(9×9)比特40层的作为基准的随机量子电路,远超此前的 49 比特。
它虽然还不是真正的量子硬件,但是在量子硬件规模与质量仍有很大欠缺的时候,电路模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验证量子算法,辅助算法及硬件设计的工具。
而对于最核心的超导量子芯片、量子计算系统,阿里也已经公开宣布投入了研发,阿里因此成为IBM、微软、Google、Intel之后全球第五家研发量子硬件的大型科技企业,并在国内第一家拥有软硬件结合的全解决方案。
阿里新组建的量子硬件团队设立在集团总部杭州,已吸引了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顶尖科研与教育机构的多名量子科学家的加盟。
↑↑↑阿里量子模拟
另一方面,没有强劲的硬件支撑,量子计算研究就是无根之水,而在另一方面没有强大的软件,再强的硬件实力也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为此,阿里量子实验室还将重点研发云端量子计算系统,以及AI、优化、物理模拟等领域的量子加速算法,进一步综合软硬件实力。
当然,再高精尖的技术没有落地应用都是空谈,因此阿里正在与合作伙伴一起探索量子计算的丰富应用场景,包括电子商务、物流、金融、新材料、药物发现等等。
阿里方面提到,希望能在5年内实现量子计算的应用演示,终极目标则是推出基于量子计算的商用系统,通过颠覆性的计算力为阿里客户与社会大众带来更大价值。
除了阿里,其他中国科技巨头在量子计算领域也纷纷取得重大突破。
华为是较为突出的,不久前发布了量子计算模拟器HiQ云服务平台,包括量子计算模拟器与基于模拟器开发的量子编程框架。
基于华为云的超强算力,HiQ可模拟全振幅42量子比特以上、单振幅81量子比特以上,对于低深度电路的单振幅则可模拟169量子比特。
而作为BAT中的另外两大巨头,百度和腾讯则更多地处于模仿和起步阶段,其中百度已成立量子计算研究所,开展量子计算软件和信息技术应用业务研究。段润尧教授出任所长,他曾是悉尼科技大学量子软件和信息中心创办主任,也是悉尼科技大学终身教授、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未来研究员(ARC Future Fe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