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微软、英特尔、腾讯等几家科技巨头公司,“不务正业”比赛种黄瓜吗?
但在这片“黄瓜地”的温室里,你很少会看到忙进忙出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智能24小时“站岗”——换句话说,这是一场发生在无人值守的温室里、远程种黄瓜比赛。
比赛于9月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举办,参赛团队利用大学提供的黄瓜生长数据创建模型,让人工智能做出决策。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根据传感器的数据,给执行器发送指令,控制20多个环境因素,掌控黄瓜的“生杀大权”:
光照。
湿度。
温度。
在4个月的时间内,看谁家的人工智能可以用最少的资源,种出最大最多的黄瓜。不仅如此,比赛还设置了一个对照组——一个由世界上最好的农艺专家组成的人工组,希望通过对比,能够展示出人工智能比人种菜技术更好。而这一点在比赛中得到了证实:目前已经有3个团队的净利润超过了人工组。
联合国17年发布的预测报告显示,到2050年,全球人口总数将会从当前的76亿,增长到98亿。我们需要养活越来越多的人,而当下的体系构架并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更需要改变并不突出的生产效率。如何建立新的机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增加农业产出,同时保持可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让地球养活世界上不断增加的人口的能力,有了提升的可能。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已为工业、教育、医疗、金融等多个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如今当它开始对农业领域进行探索,“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也将逐步成为历史。在土壤探测方面,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卫星图片,可以确定土壤肥力,精准判断本地区最适宜栽种的农作物。
在病虫害防护方面,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准确识别病害并推荐合适的防治措施;在产量预测方面,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可以99%准确预测农作物产量;在播种、耕作、采摘等环节,人工智能也可以几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农药化肥的消耗……
AI在农业领域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AI算法的训练离不开大量数据,而在农业中,数据将是绝对的壁垒:大部分数据只能在每年的生长季节使用一次,所以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收集到可以放心用于训练AI算法的数据。除此之外,数据准备、转移、共享和基准测试能力等方面,离理想状态还有很大差距,这些都需要等待数据基础设施的发展壮大。
不过,最终的挑战是对AI人才的需求。一方面,中国正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引领变革、实现变革的巨大潜力就摆在眼前;另一方面,中国也正面临超500万的AI人才缺口。所以,中国,乃至全球都在鼓励更多的人投身人工智能领域。
编程,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将成为未来AI时代的必备技能,而当下的教育是为未来而准备的。科学数据已经证明,6岁的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开始接触编程的启蒙教育。学习编程,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帮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同时培养孩子和机器打交道的能力,当他们了解人工智能是怎么利用算法,对不同状况进行分析,他们可以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到实际问题中。
希望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人工智能大家族,地球的压力越来越小,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妙小程——6-18岁青少儿在线编程教育平台,通过考核严格的专业师资,多屏互动的先进技术,接轨国际的完善体系,丰富原创的有趣内容等品牌优势,已为上万学员提供优质的编程教学服务,为祖国不断培养人工智能所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