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大象通讯的策略就是,找到志同道合的客户,集中资源把产品规划优势、相对差异化优势发挥出来,中长期推动产品;同时避其(头部厂商)锋芒,做好自我。“因为所有市场都有人愿意做相对差异化和独特的产品代理。”
贾沫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对海外化厂商来说,首要是盈利,其次是保量。从中长期看,如果没办法让自己在当地做成有影响力的品牌,或早或晚都将面临中国大型厂商吞没的风险。
差异化市场
对于中小厂商来说,相对差异化如何理解?
“差异化包括外观、硬件设定、软件设定三方面,这是所有厂商都可以谋求的发展空间。外观比如升降摄像头、滑盖摄像头、水滴屏等,但这是相对优势,持续时间并不长。苹果和三星这类国际大厂擅长系统化变革,一旦屏下摄像头被二者谁先做出来,将形成相当长时间的引领优势。”刘海啸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类系统性变革也是国内厂商相对缺乏的能力。
在硬件方面,比如国产厂商在夜拍方面的创新;软件则包括大象通讯目前看好的裸眼3D配套软件支撑等。“我们在和一家台湾企业联合研发新的裸眼3D技术,可以把2D、3D自由切换,3D的APP同步推出。有了APP载入,就有可能解决社交问题,如果可以解决社交的普遍应用问题,这个技术就可以推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发现,这类中小型厂商普遍选择了布局大众产品之外的三防手机市场。这也与在当地差异化发展有关。
贾沫指出,包括矿业、林业在内的行业市场对三防类手机有刚性需求,这存在一定发展空间。虽然包括日本和美国在内的厂商都有在次布局,但价格普遍高达4000元以上,中国厂商在相同配置下,可以把价格降低到2000元左右,这成为相对竞争优势。另外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市场,对户外运动十分热衷,这成为另一个进入该市场的动力。
刘海啸解释道,三防手机有明显特征,包括产品迭代周期较长,大概在一年有余,因此基本诉求比较稳定。对于厂商来说,这是一个稳定的利润空间,所以大家都尝试。“这个市场的竞争并没有传统时尚型手机那么残酷。”
而在5G和AI浪潮裹挟之中,中小型厂商的研发资源并不如头部厂商,他们会如何部署?
刘海啸对此十分冷静。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个人认为,也许从4G到5G的体验会有本质差别,但前期成本太高,具体普及还有一定难度要克服。我们不会做5G的排头兵,有可能会根据趋势,顺势而为。毕竟在行业里,最重要是活下去。”
他同时指出,当前国际环境的变化,会导致5G相关标准确定的时间滞后,影响到技术变革的整体推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