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全球性的增长困境使得新经济发展愈发引人关注。一方面,备受打击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迫切需要寻找能够振奋人心的新增长动力;另一方面,粗放式、无节制的生产与消费模式引发人们心有余悸的反思。
新经济产业并不单单指代一两个行业,而是通过产业之间相互带动,和社会共同进步的一种经济形态。12月27日晚,互联网港美股券商联合科创媒体36Kr发布了研究报告《2018新经济:AI大数据成主力,集体IPO破募资困局》。结合2018年一二级市场情况,报告详细阐述了今年新经济业内变化、市场挑战和机遇。
从业内来看,AI人工智能、大数据依旧是新经济最为关注的方向,背后则由算法模型、运算力、数据量等诸多因素来推动。
由于周期性的变化,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新经济出现了募资难、融资困难、投资趋于谨慎的情况,IPO在此大背景下获得了诸多新经济公司的选择。截至12月18日,今年共有28家新兴经济企业赴港上市,其中包含4家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最近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新经济公司在今年所有新股中的数量仅占到13%,但合计募资额却达1360亿港元,在所有IPO募资总额中占比高达49%。
其中,不同于传统的上市公司,新经济企业在IPO过程中产生了独有的特征,不同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也相应为新经济企业的特殊性开展了多元化的服务。
在大陆新经济企业大多前往港股和美股上市的背景下,投资者和分销券商特征也在发生变化。二级市场上,新经济服务机构与新经济企业在服务模式、沟通机制、甚至企业文化有更高的契合性,而不再是过去单单传统金融企业服务(新经济)上市公司。相比于以往香港及海外投资者为主,如今新经济上市公司大陆投资者数量比例明显增多,在新股认购阶段甚至达到90%,其中互联网IT、金融从业者居多,并呈现年轻化趋势。
区别于机构投资者,作为港股和美股的大陆主要交易人群,更愿意选择互联网券商。在今年新经济公司IPO中,承销团中大多如高盛、摩根、海通国际等一众老牌外资及中资投行,互联网券商开始据有一席之地。
新经济公司虽然为今年IPO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今年的破发潮,本质上也和大市等诸多因素相关。根据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不少投资者常有一种误解,认为破发的都是坏公司,好公司股票是不会破发的。其实,新股是否破发与上市公司的质地优劣并无必然关系,破发的不一定是坏公司,好公司不一定不破发,破发的参照系只是IPO时的发行价,只是投资者不断根据市场冷暖、估值高低调整预期的一种自然反应。”
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商业模式清晰、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往往更能获得市场的青睐。环境的变化加速了新经济业内本身的竞争和淘汰过程。新经济的崛起本质上就是来源于技术革命,如果没有“智能手机+4G”这波技术浪潮的更迭,就没有这波浩浩荡荡的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大浪潮,也就不会有这么多蓬勃发展的新经济公司。
如今,移动互联网的技术革命走到了下半场,宏观经济承压,各行各业都困难,但展望未来,能带领经济走出困顿的,很大可能还是新经济公司。毕竟,再不测的风云,也改变不了潮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