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户在现实世界看到不认识的商品,也可以利用摄像头对商品进行实时扫描识别,找到商品的详细信息,甚至可以直接在线购买。
另一项典型的智慧服务功能是智慧旅行,这一功能依据位置信息触发,即用户靠近某个景点时旅行助手会自动触发语音导游、景区美拍等等服务卡片,方便用户进行跳转。将多项关联功能集中在某一场景下主动触发,比起让用户自己发掘自己的需要,然后在散乱的手机应用中进行寻找要方便的多。
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以及其他传感器带来的强感知力,让HUAWEI P20系列可以做到更多自主理解,自然也带来了更多主动服务,在无形中提升用户体验。随着移动AI生态的进一步完善,或许在未来垂直情景下的主动智慧服务会成为主流。感知到用户来到商场,手机自动提供大众点评、美团等等应用,用户开始运动,手机自动打开Keep、音乐软件等等应用……让手机从一台被动接受指令的终端变成主动服务用户的助手。
以上这几项功能只是举例,在HUAWEI P20系列中还能发现不少这样的细节,以往频繁的点亮屏幕、切换App、复制粘贴、查找搜索的过程正在被慢慢省去。仔细想想,完成这些工作似乎也不需要继续提高AI芯片的算力。反倒是软件本身的设计正在逐渐与麒麟970的算力进行匹配,物尽其用地主动服务用户。
现在在华为的应用市场中,已经能看到有关人工智能的App专区,在其中能看到图像处理、电商、翻译等等不同类别的产品。
华为现在正在着重推广他们的HiAI移动计算平台,把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这些技术开放给应用开发者们,让越来也多的App “AI起来”,或许手机应用全面智能化的未来很快就要到来了。
如何让硬件升级事半功倍?首先你得有个芯片
类似的逻辑也出现在了AI摄影方面。
这次HUAWEI P20系列的摄影功能得到了大量肯定,其中一大部分原因自然是感光器、镜头光圈、色温传感器等等硬件能力的提升。这次HUAWEI P20系列在背后加入了第三个摄像头,除了黑白和彩色成像,又加入了长焦摄像头。其中主摄像头的感光面积达到1/1.7英寸——基本超过了市面上其他所有手机,但同时也离不开AI的加持。
就拿这次变化最大的超级夜景来说,其实在P9系列中就已经存在超级夜景功能了,但那时不能手持相机,需要架上三脚架。原因是当光线不足时,拍摄照片就要把快门开合的过程放慢,保证有更多的进光量。快门时间长,就需要长时间让手机保持在同一位置静止,这时人手就很难保持稳定性了。
在HUAWEI P20系列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不用三脚架,“徒手”也能拍出强大的夜景。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感光元件性能的提升增加进光量,减少了快门所需的时间,还有就是加入了AI防抖能力。AI防抖能力,即是感知因用户手抖产生的画幅移动,再将多帧画面对齐,形成一张清晰的照片。
光从技术上来看,AI防抖的难度不算太高,但真正的难点在于计算速度。就拿咱们平时拍的照片来说,一张照片就要有2-10M,将十几张甚至更多照片进行对其并且合成一张,如果在云端进行其效率必然是无法忍耐的。而NPU的计算能力将整个过程缩短到4秒左右,甚至比在三脚架上长期曝光花费的时间还要短。这样一来才有可能让超级夜景功能产生质变。
至于其他的4D预测追焦、流光快门、熄屏快拍也是一样,优秀的画质依赖于大量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存在让每一次快门都像一道微积分题,包含了巨大的运算量。
软硬结合的螺旋上升:HUAWEI P20的“长板理论”
这样看来,从HUAWEI P20系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芯片提升了算力,促使软件利用算力提供主动服务能力;算力的提升又让更多传感器的加入成为可能,从侧面提供了提升其它硬件能力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