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人步入老龄化”、“高危安全事故频发”、“生产力水平低下”……
随着90后逐渐成为各行业中坚力量,传统建筑业的“用工荒”困局开始浮出水面。数据显示1985-2014年美国建筑行业工人的平均年龄从34岁上涨到了43岁,近几年24岁以下的建筑工人占比更是不到一成,而中国更甚。
从美国2014年各行业致命工伤数量和占比来看,建筑业的事故人数居高不下,甚至超过了交通和仓储业。而基于占全球GDP 96%的41个主要经济体样本数据的全球生产力增长趋势显示,建筑业的生产力增长速度甚至在平均线以下,更是远低于制造业。
建筑施工人员“断层”危局何解?传统建筑产业如何保障安全并焕发生机?身处数字洪流碾压与重塑的时代,大多数人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了“建筑产业的数字化变革”。
建筑业迎来“技术成熟平台期”
拥抱建筑产业数字化变革,广联达站在全行业角度,历经长时间调研、分析、研究,提出了“数字建筑“概念,并在2018年初发布了《数字建筑白皮书》对其做了详细解析。
作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数字建筑”由BIM、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引领,结合精益建造理论方法,集成人员、流程、数据、技术和业务系统,将实现建筑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构建项目、企业、产业的平台生态新体系,从而推动以新设计、新建造、新运维为代表的产业升级,实现让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的产业目标。
“数字建筑”描绘的蓝图非常美好,因而行业也有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概念是不是太过超前?技术手段成熟了吗?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需要先了解关于新技术应用的周期论:“无人关注的萌芽期——蜂拥而至的狂热期——幻想破灭的怀疑期——踏实应用的复苏期——技术成熟的平台期”。
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发展来看,二十世纪60年代初开始CAD研究实验,到如今四维、五维CAD已经出现。而制造业在30多年前,就实现了目前“数字建筑”畅想的产品,如一个完全数字化的发动机,可以做到每一个螺丝位置,每一个部件工序,机床上的每一个刀具轨迹,甚至浇铸时铁水的流动,都完完全全的数字化。
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成长虽然缓慢,但事实上也已走过了多年历程,已然在稳步向前迈进。在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与“数字建筑”异曲同工的“建筑业4.0”概念,甚至被称为“一代人只有一次的机遇”。目前欧洲公司对BIM的需求特别旺盛,这种旺盛甚至不是十年前的需求,而是一种全方位的采用BIM、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形成的整体性解决方案,而这也正是进入技术成熟平台期的“数字建筑”所能提供的。
“数字建筑”希望数字技术在建筑产业设计、施工、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自由组合,通过最新的IT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建筑产业现代化赋能,去解决行业面临的工人老龄化、安全问题突出、生产力水平低下等问题。
未来,我们希望建筑可以易得、舒适、智慧,可以与人类文明同步进化。数字技术让高铁可以叫外卖、让打农药使用无人机、让买烤地瓜不用纸币。那么,又有什么理由怀疑,房子不能像搭积木一样盖起来、像成品手机一样精美智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