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切入点选择跨境电商,是因为我们看到的趋势。刚刚讲到出海的 2.0,电商和内容都是通过平台出海,但未来 3.0 时代的趋势是,随着个体的逐渐壮大、平台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头部流量逐渐集中,两者反差会推动卖家去自己做品牌。我们看到的趋势是,未来将会有大量的独立内容生产者和卖家与平台共生,单从电商数据来看,将起码有 60 到 100 万卖家与平台共存,单位越分越小,信息差会越来越大,我们的大数据越积累将越有价值。
而我们去做商业智能服务的优势在于团队就是甲方出身,我 2012 年加入 UC,从 Java 时代就开始做互联网出海,后来 UC 并入阿里,我负责国际市场的推广和变现,2014 年开始接触电商。我们更清楚怎么去服务甲方,到了哪个节点该做什么。”
目前钛动科技在开发和部署的BI(商业智能)业务,分为两个大类。
“第一部分是数据服务,分两块,一块是归因、流量分析、反作弊、转化漏斗分析;第二块是 Trading Desk,即营销效果分析。”对此,李述昊做了详细解释。
“上面说到,我们现在能够做到的是用户行为效果分析,再往后就是上面提到的商业智能服务,例如现在已经研发、下半年会推出的数据流程可视化。比方说,大家都做 SLG 游戏,你的游戏用户升到 3 级比别的产品耗费的时间长 5 倍、甚至 10 倍,我们就会告诉你这款游戏前端设计比较冗长、计费点太远。又比如在电商,商品收藏夹入口不合理,在整个行业平均水平,收藏夹里起码有 200 款商品,而你的产品才 50 款,这都是可以优化的点。我们会从大数据里得出一个可参考的基准。另外一块产品是 Trading Desk,你即使不买我们流量,但是用我们的服务就可以知道在哪个媒体用的哪套素材广告效果更好。”
第二部分是 CRM,商业线索。李述昊表示:“我们有自己的数据系统,再将用到的数据做商业化标签,就是在未来信息差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的一个信息对接,为企业提供需要的服务。
以流量作为起点,包括推广、用户增长、获客、数据分析,后续我们会做服务集成,甚至包括支付、供应商管理、CRM 等等。
很多公司在做数字营销,前端看起来差不多,但是背后的商业和技术逻辑完全不一样。钛动科技目前 150 多人,超过半数员工为开发人员,负责整个技术架构,由 CTO 王健带领。王健曾就职于北电,也是我在阿里的同事,在阿里巴巴是 P9 即最高级别的资深技术总监,目前负责公司的整个商业标签体系、交易管理体系、算法、接口等架构。”
钛动科技初创团队核心成员,CEO 李述昊(中)、COO 于泽龙(左)、CTO 王健(右)
李述昊断言,“广告体系今年将出现分水岭。”
“整个市场都在喊流量为王,2018 年广告行业一定会出现一个分水岭,取决于你到底站队在哪里,到底是供方还是需方。我们是完全以需方即广告主为导向的,从业务线也可以看出来。
我们旗下的大媒体代理 UniAgency 是谷歌、今日头条海外产品、俄语最大搜索引擎 Yandex 等的一级代理,另外钛动旗下的 Mobisummer 品牌还有非常多优质的中长尾流量资源,对于开发者来说,哪个平台的服务好,开发者的量就会给到谁。”
但在李述昊看来,很多同行所宣称的以供方为导向并不一定都能做到利于流量的最有效对接,“比如有的平台手里有 5 个app,有 500 万DAU(日活跃用户数量),那么他很可能会想把手里的这些用户都导给广告主,不管他合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