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控制能力。高精度轨迹控制、误差补偿控制、多机器人协调控制、多机器人+工件协作的快速示教、编程,确保人机物安全的刚、柔智能切换等,都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四是网络化的能力。机器人之间的快速组网、快速与生产线相集成、重构生产线,从时间上,将向以月计降低到以天计,甚至以小时计发展。
最后是工艺的能力。传统的机器人大多使用在汽车、电子等这些行业领域,使行业几乎处于饱和状态。但其他行业,如肉类分拣等,其操作工艺问题,还亟待解决。
自主行为:实时理解、优化、协调合作
第二个层面是是软能力和硬能力的集成,高可靠性的解决特种机器人自主行为的问题。
特种机器人的自主行为,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挑战技术:一是实时的环境理解,二是实时的优化行为,三是实时的协调合作,以及针对这三个的共性问题的实时自主学习,通过学习来不断提高它自身的能力。
与人共融:任务、行为、智能融合
第三个层面上的问题是与人共融:即工业机器人,如何融入有人的生产线,与工人互助合作;服务机器人,如何融入普通人,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家庭主妇的工作和生活,与普通人能够紧密协调和互助;特种机器人,如何能够融入操作者的智能。
简单来说,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与人共融,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个是任务层面的融合,包括广泛存在于工业领域的人与机器人的非连续接触,任务配合;还有行为层面的融合,大量可穿戴、外骨骼包括康复类的机器人,有连续的接触;最后是智能融合,感知决策层面的物理接触。
软能力、自主行为能力及人机交融能力三个层面的技术挑战,正是世界范围内机器人不断发展历程的三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三个层面的挑战,“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8申报指南中,正好有四个层面的技术,与其相对应。
共性技术主要是针对机器人的硬能力和软能力、基础前沿技术主要解决的是与人共融和自主行为技术挑战;关键技术与装备主要针对现有技术和这个专项形成的一些比较成熟技术的系统集成,包括工业机器人的系统集成、特种机器人的系统集成、服务机器人的系统集成等。
可以说,这一国家指南的制定,正是力图解决机器人领域,尤其是我国与世界范围内存在差距的技术问题。在国家扶持和机器人创企的共同努力下,机器人以及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将更为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