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一看,春运大潮的列车已经陆续出发了。
春节的样子好像没怎么变过,时代却变了很多。
这边,孩子们想到即将要面临的一系列“小难题”,盘算着回家如何跟父母和平相处;那边,家里父母心心念念盼望着孩子们回家过年,早早预备下各色年货。
如何带着肉体与灵魂一起与家人团聚,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痛点问题。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为大家提供了各种便利的“快消”生活。见面不再重要,手机通话成了主流的沟通形式;跳起了Zumba、BodyPump,对广场舞感到尴尬;吃饭变得简单,叫外卖多于吃父母做的饭菜。年轻人习惯于新的事物,却忘记了带上父母们一起去学习和适应新时代的丰富生活。
近日,运动科技品牌Keep发布了《两代人的运动生活大数据报告 》,基于Keep大数据平台和问卷调研数据,探寻不同代际人群的生活习惯和运动方式,描画两代人不同的生活态度,研究以“运动连接生活”这种被忽略的家庭“团建”形式在孩子们和家长们眼中的看法。
80/90/00的运动生活
运动的信条和初衷千人千面。80/90/00这代年轻人动起来的原因各有不同,有人天生爱运动,有人运动只停留在“难得一上”的体育课,有人只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动,有人认为运动是种潮流需跟风。
科技互联的发展,对运动也有影响,年轻一代获取运动指导和知识的途径更加多元。越来越多年轻人会通过Keep这样的运动平台、丰富的图文视频资料、社交媒体上运动健身达人的影响进行科学运动。
可能这就是代沟吧
Keep在进行数据调研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小现象,现在的年轻一代,对父母评价最多的是害羞的、严肃的、宽容的、无所不能的……关于“父母在生活中缺乏什么”这个问题,孩子们和父母们有着稍微不一样的理解。孩子们认为父母现阶段最缺乏“娱乐文化生活、健康的身体、子女的陪伴”,而50/60/70年代的父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除了前两者,他们认为对外界的知识信息获取也非常重要,而子女的陪伴则排在了后面。
人类的社会在进步,父母的观念在发展。
对于父母来说,家庭事无小事。从代际来看,不同于50/60年代的父母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70年代的父母不管过去还是现在,都鼓励孩子们多运动。当谈到孩子要减肥,超过五成的家长们认为,还是先好好吃饭吧!
国民家庭相处现状
国人内敛低调的性格,在日常家庭生活相处中也格外明显。Keep 大数据统计发现,69.4%的父母们和44.3%的孩子们都选择了通过更多的交流和陪伴来表达对彼此的关爱,超过三成的孩子们认为自己的家庭属于内向害羞型,不善于表达。只有6.6%的孩子们和13.8%的父母们表示会直接用语言表达“爱你”。随着孩子们的年龄越来越大,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和父母的距离渐渐拉远,经常出现即使面对面也无话可聊的尴尬场景。
传统教育信奉“棍棒出孝子”,说到孩子们从小到大收到的日常鼓励,Keep 的数据报告中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大部分孩子们心中公认的“中国式家长”都是“以批评教育为主”,而超过六成的父母们表示日常经常会对孩子说“你可以”“你真棒”这类正向的鼓励。为什么出现了这个认知偏差?嗯……值得讨论~
家庭运动习惯大起底
Keep数据报告显示,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一到运动时就变成了“独行侠”。不同的是,年轻一代更喜欢窝在家里或宿舍“就地训练”,家长们习惯到户外,去公园、小区等地方动起来,当然,这也和大部分父母喜欢慢跑、散步等运动方式分不开。
家庭组团运动打卡的习惯,通常是在孩子小时候,基本上等孩子长大了,这一习惯也就没有了。从表面上看,是父母和孩子各自有各自的忙,而背后的原因呢,也存在两代人之间逐渐产生的“距离”,大家的相处少了些亲密。
不一样的运动观
Keep调查发现,年轻一代和父母们在三观和生活方式上有着较大的割裂,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最有趣的一点表现在于,即使对某件事情的认知结果是一致的,但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坚持。
以双方对运动和健康的认知上为例。不管孩子还是家长,大部分人都希望可以通过「运动」进一步连接家庭关系,但双方对于科学运动、健身房、饮食搭配、营养补剂、身材目标则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家长们最不理解的是健身为什么要吃那么多瓶瓶罐罐的营养补剂,以及纳闷孩子怎么一健身就不好好吃饭了呢,而孩子们认为这正是科学搭配、补充营养的科学饮食。
世界很大,生活很小,家庭是我们的保护盾。没有什么家庭关系,是一场家庭组团运动解决不了的,和爸妈来一次慢跑,跑过时间的流逝;带爸妈做一次瑜伽,柔软家庭的团聚时光;与爸妈去郊外骑行,享受追风的畅快……
在春节来临之际,Keep鼓励为梦想和生活披荆斩棘的年轻人,有时也需要从自己的生活中跳脱出来,多给父母一点关心和交流。可以带上爸妈从一起运动开始,锻炼健康的身体,增进家庭的和谐,打破两代人的年龄代沟问题。
作为最懂用户的运动科技品牌,Keep相信,运动可以让家人更亲密。让更多家庭一起享受感受到运动的快乐,真正做到「让世界动起来」,是Keep不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