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 >> 正文
失去苹果的高通,迎来海思联发科的5G反击
发表时间:2019年2月20日 17:20 来源:新科技 责任编 辑:麒麟

5G正式商用的时间越来越近,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多的是关心什么时候能用上5G网络?5G手机和其他终端的价格会是多少?而其实这些都涉及到一个国家在5G技术的话语权问题。

尽管高通在通讯行业的强势仍会延续至5G时代,但可以看到华为、联发科等国内科技企业很早开始就致力于5G的部署,像联发科和华为去年已经分别推出了自家的5G基带芯片:Helio M70和Balong 5000。而由于华为的基带芯片多用在自家的产品上,此前联发科积极落实AI专核在手机端的应用,以及融合NeuroPilot平台或许5G产品再加迭代专核策略,使其成为高通的唯一劲敌。高通5G解决方案似乎存在信号连接与功耗的问题,期待其产品能有所改善。

 图片1.jpg

 

目前联发科Helio M70 5G基带已经受到了国内手机厂商的认可,由于其整合2G/3G/4G/5G网络,是一款多模多频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和厂商的需求,并且还能用在物联网、车联网等平台上,属于一个多合一、多应用场景的产品。根据目前的猜测来看,采用Helio M70基带芯片的终端产品将会在今年面世,这也与国内5G网络商用的步伐一致。

5G竞争的不是终端,而是技术

除了基带芯片,掌握核心技术和专利才是5G时代的发展关键。联发科早在10多年前就在英国、瑞典和芬兰等地分别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而关于5G方面的研发也已经有5年多的时间。目前主要承担着移动通讯终端芯片开发相关工作,具体包括标准制定、产品研发及产品测试与认证,并与全球其他研发中心共同发展及开发。

正是因为这样据德国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 GmbH的报告,在全球已提交给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5G技术标准中,联发科的贡献量名列前20,较4G技术标准制定时的参与度大幅提升近4倍,并且,联发科5G提案审核通过率也高达43.18%,位居全球第3。过去在3G、4G时代,我们看到的更多是高通的技术,而到了5G时代,联发科等企业贡献的技术也将会推动5G发展普及的重要力量。

图片2.jpg

联发科在3GPP国际标准组织的贡献。(图/mashdigi

芯片是“军备级”的存在

“不要把你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从去年开始,国际的贸易关系就变得紧张,众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对于一款手机来说,哪怕是其中一个型号的小螺丝出现供应问题都会影响手机的量产,更不要说是芯片的供应问题。

面对中美博弈所带来的不稳定性因素,科技企业居安思危的意识就更加强烈,尤其是在芯片领域除了苹果、三星和华为等少数拥有自研芯片功能的厂商外,其他多数手机厂商均采用了多供应商的策略来规避降低风险。

例如2018年国内智能出货量排名前四的OPPO、vivo和小米,在国内市场就与高通与联发科合作,采购使用他们的芯片,而且OPPO(包括Realme)、vivo和小米在印度等海外市场更是以联发科的芯片为主,帮助他们在海外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小米更是成为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的第一,Realme是在多款重要机型上采用联发科的芯片,因此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成为印度市场的第四名。

图片3.jpg 

Realme品牌的多款重要机型都使用联发科芯片。(图/网络)

至于华为也对自家产品使用了多供应商储备,例如定位高端的则使用自家麒麟9系列新品,此前中端系列则布局麒麟6/7系列与高通骁龙系列,此外也积极引进联发科的产品,实现多元化的产品思路。但从目前华为的5G路线上来看,已经扛起了对抗美系芯片,实现5G自主创新的巨大使命。

目前移动运营商、芯片厂商到手机厂商都已经为国内的5G网络做密锣紧鼓测试筹备,包括华为、联发科等科技企业也积极地参与到国内5G的研发和建设中,而且在5G的技术上,随着华为和联发科的深耕研发,高通没有了以往绝对的优势。再加上目前全球贸易形势的不稳定性,以及丢失苹果这样的重量级客户,高通的处境已经很是尴尬。

从目前行业的避险趋势来看,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手机厂商在芯片选择更加趋向于多元化,以让不确定的风险降到最低。

高层访谈
蚂蚁金服副总裁刘伟光:构筑敏捷能力中心,打造下一代数字银行“操作..
蚂蚁金服副总裁刘伟光在演讲中指出,银行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逐步递进的旅程,敏捷能力中心的打造..
凌动智行史文勇:品智出行, 重新定义车辆对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众所周知,手机是基础的通讯工具,车是基础的交通或者出行工具,而发动机是传统车里面非常高的..
观点态度
云计算的第二个十年:三大运营商如何迎接?
2018年,我国云计算进入第二个十年。站在国家方队里三大运营商的云计算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国内手机市场半年报:头部格局定型 中小品牌陷入集体焦虑
2018年已过半,回看这半年, 头部品牌的吸附效应越来越明显,中小品牌正陷入到集体焦虑中。

..
移动互联
手机
智能设备
汽车科技
通信
IT
家电
办公打印
企业
滚动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8031908号-1】
Copyright © 2018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