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条快速穿梭,灵巧的双手飞快地编织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在近日于江西南昌举行的“文化的力量——2019江西文化发展巡礼展”上,徐建元用竹篾现场作“画”,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
今年52岁的徐建元是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临川篾编工艺传承人。临川篾编展台前的游客多数是慕名而来,想要一睹徐建元的创作风采。
去年11月,徐建元在抖音上展示了他的竹编技艺和作品。视频点击量600余万,点赞量20.6万。
“我本来只是一名篾匠,从没想过会成为‘网红’。”徐建元说,“网友们留言里的鼓励,让我觉得这37年的坚持值了。”
16岁那年,徐建元成为一名篾匠。“那时竹制器具盛行,我们1000人的村庄中至少有250人会做竹编。”徐建元说,20世纪80年代末,他身边的乡亲们大多是农忙时种地,农闲时编竹席。
然而,随着塑料器具的兴起,价格十倍以上的竹器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不少篾匠开始失业,村里不少人都选择外出打工。
(江西省省级非遗临川篾编传承人徐建元在编制竹制品。受访者供图)
在沿海地区打工回来的乡亲告诉徐建元,不少厂里已经实现了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竹席,工作效率提高了,这对传统手艺人又是一大挑战。
那时,徐建元和妻子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编制出来的竹席却卖不出去,一年的收入不到一万元。
“可是我从没想过放弃,我觉得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徐建元认为,手工编制出来的竹制品更耐用,而且是纯天然无污染的。
2009年,临川篾编入选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0年,徐建元成为江西省省级非遗传承人。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徐建元除了继续做竹编,还开设工作坊,为学校、企业开设体验课程。
“我觉得文化遗产不应该成为古董。”徐建元相信,临川篾编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欢迎。
在第一条短视频中,徐建元说:“如果看视频的你,觉得我所做的事有意义,请给我评论‘支持’。”视频发出后,他不但收获许多网友的支持与点赞,还有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购买他的竹制品。
“原本一年才能卖三五万,现在第一季度就卖了这么多。”徐建元说,他正计划开设线上商城,预计销量会增长10倍。不仅如此,徐建元的团队增长到了10余人,其中不乏老人,也有不少是他新收的年轻徒弟。
“过去,非遗在大众流行文化方面的传播,主要依靠影视作品。但这一方式门槛高、成本大,无法覆盖绝大多数非遗项目。”抖音总裁张楠认为,在短视频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都可以记录、传播非遗,“在短短的十几秒内,呈现非遗最美、最真实、最吸引人的一面”。
定居杭州的余万伦是泸州油纸伞的传承人,从2018年11月开始,陆续发布了超过50条关于油纸伞的短视频。许多网友纷纷留言点赞,表示希望买伞。到2019年第一季度,余万伦的油纸伞销量已经翻了一番。
抖音上的类似案例,让更多非遗传承人看到了改变的希望:不少非遗传承人在通过短视频记录和传播自己的技艺、作品,并因此收获更多的支持与回报。
抖音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中,有1214项在抖音上有相关内容的传播,覆盖率超过88%。这1214项国家级非遗内容,共产生了超过2400万条视频、超过1065亿次播放,点赞超过31亿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