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与市场格局,突破新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核心优势地位成为中国制造业以及制造业企业的迫切需求。“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提出让人们意识到,资本回归产业并不是一句空话,它将让产业“大象“的起舞更加顺畅。
日前,海林投资执行合伙人&总裁尹佳音在“2019全球新经济年会暨新制造未来峰会”现场,从产业投资者的角度分析了全球经济形势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作为一家专注于光电和半导体设备领域的产业投资机构,海林投资目前已经成立13年,成功投出了东旭光电、上达电子、联创电子、华霆动力、蓝光科技等一大批明星企业。结合过往经验与行业趋势,尹佳音提出,让资本回归实业,产业整合与长期投资是最佳出路。
产业整合,让“大象”登台
“国际经济环境、贸易格局复杂将持续影响中国制造业,尽管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但是产业人、资本方应该做好居安思危的准备。”
“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目前中国已经具有较大优势的制造业出口方面,由于关税的增加,市场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企业之间处于完全竞争的模式。另一方面是在半导体、芯片等产品的进口问题上,由于中国缺少相关优质产品的知识产权,会在贸易摩擦中处于弱势低位。“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高端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7%和8.1%,其中电子制造业增长13.1%,明显快于整体工业增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相关行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速时期。
尹佳音认为,在此时期,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重大机遇,市场原有格局将被重塑,适者生存,具有全产业链竞争力的龙头或许能赢得此战。对于产业方而言,集聚与整合也是大势所趋。企业必须要超越产品和生意,从产业角度思考问题。“要知道大象想要跳舞的时候,蚂蚁要退出历史舞台。”
对于芯片、半导体等资金密集、人才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来说,缩小中国企业与国外的技术差距,政策及政府的引导与推动尤为重要。从宏观来看,企业可引入国企、政府资源等共同参与重组。在微观角度,除企业自身资本,引进产业资本参与并购也是一条出路。
长期投资,龙头的胜算
站在资本方的角度,尹佳音认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证券化仍然是一个长期趋势。我国股票市值占GDP市值的比例与其他国家相比偏低,导致资本参与实业直接投资的比例不足,只有这个比例扩大,我们的资本才能更好地回归产业。
尹佳音表示,资本参与实业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导入期,主要为2000年前后的龙头企业和国企改制,此时多以外资资本为主,本土资本少量参与。第二阶段为PRE-IPO阶段,在2005-2012年的证券市场上形成一段小高峰。此时,资本的流动大多为短期流动,投资资本在企业IPO之后迅速退出。由于缺少资本方的支持,部分企业在IPO以后会出现业绩停滞甚至下滑的情况。这种以PRE-IPO为主的资本未来还会存在,但并不是资本主要阶段。
而资本的第三阶段,是产业整合和并购阶段。
“对于资本方而言,更应该集中精力去投资熟悉的领域。不仅是企业参股,还可以通过主动收购一些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并且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打造细分产业龙头。”尹佳音表示,长期的专注投资让资本方更容易看懂企业,与产业方的沟通变得高效,而这种了解与高效也是现在的产业方普遍需要的。
在做好产业整合后,资本将会进入杠杆收购阶段,目前,这种模式在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成熟。
“对于我们来说,做产业投资的策略要注重长期性。企业IPO之后就退出,是现在资本不能扎实回归产业的重要原因之一。资本的退出阶段并不是IPO后,而是要真正跟着企业一起,打造龙头模式,包括帮助上市企业利用上市平台的资本化,实现更多的盈利,也就是整体的三重盈利模式,这种盈利模式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也使资本方能够更好地回归产业。”尹佳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