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境游和美妆开始,小红书通过社区运营和产品上的抓手一步步扩展内容品类,比如产品上借助tag和贴纸等细节引导用户创作,比如运营上定向邀请对应品类的博主去一步步地结构化起量。增长对标是Pinterest+社区,用多样化的内容和用户,将很多低频场景串在一个地方。
小红书的产品负责人邓超认为建造社区就像建造城市,基础设施和商业配套决定了社区能承载多少的人口。产品的种子用户至关重要,是因为人聚在一起了才形成了社区文化。如果将线上线下社区原理视作一样,都需要有居委会大妈,要有厨子理发师,想要吸纳和承载更多的常驻人口,社区就必须能够提供更大和丰富的基础设施和商业配套。
理论上美妆、母婴、医美、追星这几个门类差别非常大,虽然都是女性消费,但用户画像很不一样,为什么小红书能够成功集合这么多差异化的垂直品类?之前产品都是围着各个垂直方向去切,但小红书却用“标记我的生活”这个维度,在美妆、时尚、护肤、母婴、居家、旅游、医美、美食等品类都积累了非常全的消费类口碑库,成为长内容社区在移动时代的代表。当用户去到境内外大城市时,查购物和美食攻略都可以只用小红书,因为他的内容质量更高沉淀更好。
瞿芳曾经表示,小红书通过生活方式社区的产品形式,把这些人集合在这里。因为我们内容组织的形式是人,人就会有方方面面的需求。他们可能是从一个变美的需求而来的,但是他们慢慢的把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从线下搬到了线上。我们的内容现在早已经打破了垂直的疆域,实现了更快的生长性。
在机制明确的前提下,怎么鼓励用户参与,邓超对小红书的社区氛围还比较自信——在过去三五年时间里小红书已经积累了一种「人愿意帮助别人的氛围」。只要收到问卷的时间点用户心情还可以、不是特别忙,他认为用户是愿意去完成反馈和打分的。而测过一次的初评人知道自己评分过的品类的分数是怎么来的,对于自己没有测过的品类也知道是另外一群类似的人这样评出来的,他们就会产生一种信任感。
有了这份信任感,在小红书的发展过程中,他们也会更好地去帮助别人。这个时候社区氛围就一点点被传递和传播了。「普通人帮普通人」,是小红书里用户的表现,也是产品的定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