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电视圈颇有一波三折的热闹,先是上半年整体销售数据不佳;可接着没多久,大玩家华为居然高调官宣以“智慧屏”入局。
其实,唱衰电视产业的声音近些年一直都有,部分老旧品类也确实遭到了淘汰。可电视这项国民产业到底还有没有前途归根到底取决于两个关键:第一,它满足了消费者什么不可替代的刚需;第二,价格是否为大多数人所能接受。
客厅社交的硬通货
华为高管早先曾表示,华为不会做电视,也不会和传统家电企业竞争。事实也似乎确实证明如此,其7月份宣布的这款产品干脆直接命名为“智慧屏”。
不过,名字只是一个称呼。就现在的电脑和电视而言,它们之间的界线也越来越模糊,只要厂家愿意或者消费者有需求,生产出拥有家庭影院级视觉效果的电脑并不是什么难事,而生产出可以上网的电视更不在话下。
因此说,叫什么名字不重要,关键是它能够满足什么刚需。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即使是现在,电视也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家庭成员影视娱乐的需要而存在的,如果仅仅是这种需要,(平板)电脑、无屏电视等等都可以替代电视,而是作为一种待客之道,客厅里必须要有电视。
试想,一个家庭来了亲朋做客,如何才能让客人在等待中不会感到无所事事的尴尬呢?总不至于都去厨房打下手吧。所以说,目前还看不到客厅里有离开电视的可能性。
尽管早有媒体报道称,TCL的一名负责人曾在一场会议上表示,“电视机的日均开机率已经由三年前的70%下降到了30%,40岁以上的消费者成为了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
此言并不虚妄,非刚需领域的电视消费的确会受到挑战,对于很多没成家的年轻人来说,与其买台电视,还不如买台大屏台式电脑更实在。可对于有客厅社交需求的人来说,目前电视的价值体验依然是大屏台式电脑等无法比拟的。对一户家庭而言,电视的存在价值不在于打开时间的量有多少,而在于质有多高。摆在客厅里的电视或许在一个月内只有客人造访的那天收看了半个小时,那么这台电视就买得值了。
眼下电视的处境或许有点像手表,如果仅仅还是作为计时工具的话,或许手表早已被淘汰。很明显,手表依然健在,甚至成了价格不菲的品位与身份的社交装饰。
电视行业的洗牌已不可避免,摆在电视产业面前的道路或许也将如此。电视肯定不能再是以前的电视,甚至未来很可能不叫电视。正如前述,未来的这款客厅社交霸主到底叫什么名字不重要,或许就叫功能更加强大的“智慧屏”也未尝不可,但花落谁家则变数颇多。
围点打援据“屏”力守
就算这款产品未来依然叫“电视”,不论电视厂家愿意不愿意,它都不可能是从前的电视了。电视的未来功能极有可能就是可以把家庭周边的所有设备连接在一起,成为新的家庭中心,成为家庭影音娱乐中心、信息共享中心、控制管理中心、多设备交互中心。
这注定是一款绝对不可能由某一家企业就可以包揽全部技术的产品,其入局门槛并不低。可刚需就在那里,你不做,一堆企业抢着做。
不论是传统电视企业,还是互联网电视企业,或者是手机厂商、视频平台,甚至是影视内容制作公司,行业是开放的,似乎谁都可以进来分一杯羹。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进行全产业链资源整合的“围点打援”是必然的,至于谁整合谁,最后消费者使用的产品打着谁家的Logo则很难说。
电视企业的先天产业优势很明显在荧屏等硬件设备,幸运的是,作为一款位处客厅中心的以荧屏为载体的“视频+”泛生活服务产品,消费者注定会特别在意它的造型设计和观感体验,因为它是主人家身份和品位的象征。在互联网电视低价血拼的当下,市场上依然卖得走俏的传统电视无一不是因为这两点做得特别好。
尤其是激光电视于今年的表现可谓抢眼,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在彩电市场整体规模下降约1%的情况下,激光电视同比增长398.49%,消费者对大屏的强烈需求,和激光电视的“逆势增长”使得彩电巨头们不得不加紧激光电视产品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