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在70年的光辉岁月中,实体经济蓬勃发展,成果丰硕,中概股也经历了从无到有,走出国门已有近三十年历史。在一波波的上市潮中,中国各行业尤其是互联网明星公司登陆国际资本市场,成为China的另一张名片,中概股也成为投资者的时髦选择。三十年里,中概公司们历经峰谷,无数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也发生着巨变。在共和国70年华诞的当口,今天小虎就来聊一聊中概股们的故事。
华晨汽车、青岛啤酒打响海外上市第一枪
在90后出生的前后脚,中国海外上市第一支股诞生了。1992年华晨汽车在纽交所IPO,获得超额认购85倍,融资8000万美元,震惊中外。作为首个在美上市的中国面孔,华晨汽车当年很受华尔街追捧。
有了华晨打样,第二年青岛啤酒也在港交所挂牌。那时的投资者可能不会想到,青岛啤酒会在此后的20年中成为港股的最大惊喜之一。它的股价一度较发行价上涨近22倍,超越IBM 、英特尔等科技大佬在美股同期的涨幅,至今仍是港股啤酒龙头。
互联网野蛮生长掀起中概上市潮
90年代的另一件大事是中国人终于通过电话拨号用上了因特网。时势造英雄,网易、搜狐、新浪相继在90年代后期成立,门户成为国人获取信息的重要端口。
99年,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三天时间股价由20美元飙升到137美元,使互联网行业一度沸腾。三大门户很快也在千禧年赴美IPO,可惜不久赶上股市互联网泡沫破裂,股价一度跌破发行价险些退市。
随着泡沫消退,互联网继续野蛮生长。搜索引擎崛起,中国人开始网购,网上银行、 网上教育、网上求职、网上聊天(1999年11月QQ用户注册数突破100万)、网络游戏也火了起来。2003-2007年在美上市的携程、艺龙、51job、新东方、盛大、九城、完美世界,无一不是这些领域的流量王者。
在互联网最肥沃的土壤中,90年代名不见经传的BAT也终于成为主角,并很快在资本市场华丽转身。2004年,腾讯成为第一家在港上市的大陆互联网企业,而百度、阿里也于随后两年分别登陆美股和港股,在互联网世界站住脚跟。
此后的2007-2010年可以说是中概股的高光时刻,BAT市值先后超过100亿美元跻身全球最大互联网企业之列。新股上市也很火热,除2008 年因全球金融危机放缓外,三年中分别有31、20和46 家中国公司在美上市,融资规模分别达62.7、20.8和 38.9亿美元。这三年也恰好是中概股牛市,Nasdaq 金龙指数在这期间分别上涨了 64%、62%和 11%。
中概股遭遇空前信任危机
不过,中概股在资本市场并非一帆风顺。2010年6月开始,浑水、香橼等做空机构频繁发布对中概股的质疑报告并大举做空。同时,财务造假丑闻引发美国证监会展开对上百家中概股的调查。
一系列事件的持续发酵使中概股遭遇近三年的信任危机。2010-2012年,尽管有优酷、土豆、世纪佳缘、搜房、当当、人人网、奇虎360等公司登陆美股,但主动私有化、被并购和被迫退市的中概股多达36家。
移动互联时代:中概股复苏,腾讯、阿里双雄争霸
就在中概股遇冷期间,中国进入智能手机和3G时代,移动互联网来了。垂直门户和生活服务平台发展火热;电商爆发,中国人开始习惯在双十一这天上网大采购;而“郭美美事件”让人们见识到社交媒体的巨大能量,微博、微信全面崛起。
中概股市场也在2013年逐步恢复元气,开启新一轮上市潮。汽车之家、58同城、微博、陌陌、聚美优品、京东陆续在美IPO,阿里巴巴也从港股退市转战美股市场,表现大放异彩,。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BAT中的阿里和腾讯抢先拉开差距,两家通过“支付宝”和“微信”两个跨时代的硬核产品建立起强大生态,把规模优势发挥到极致。“TA”双雄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他们不仅市值规模一骑绝尘,在营收上也给其余中概股设下了营收3000亿、净利润700亿的超高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