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就将来临,面对这个万众期待的消费狂欢日,家电业也是厉兵秣马等待市场冲锋。然而在这惨烈的家电市场竞争中,各种超低价产品的诞生,往往伴随着成本上的大幅缩水,也就是“减配”。遗憾的是,这些“潜规则”很多消费者并不知情,都还被蒙在鼓里。
产品对比,低价减配乱象多
近日,有媒体在双11前发布了一组关于家电产品“拆机见真相”的对比视频,提醒用户双11购买低价产品的时候,要小心低价背后的减配。这再次验证了近几年家电业确实存在“低价减配”的乱象,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值得业内和所有消费者警惕。
视频主要选取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几大类家电产品,通过对比发现,“一分价钱一分货”不是说说而已!
对比内容显示,廉价的冰箱底板由钢材变为塑料,冷凝器配置的是铁管,且仅仅由橡胶包管,由一个塑料盘来盛放。而优质冰箱的冷凝器则使用铜管,不易生锈,并且进行了规整的铝包铜设计,保证散热更快、能耗更小。
廉价空调的消音器用材同样从铜管变成了钢管,外机风扇没有选择原生树脂材料,而是采用了染色料,压缩机缸体也从优质空调的11.3cm“缩水”到了9.5cm。
除此之外,洗衣机、电热水器、燃热水器、燃气灶对比,廉价产品都存在“减配”的问题。这些产品如果流入到消费者家中,长期使用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事实上,降价减配的现象不止存在于家电业,包括汽车、智能手机、鞋服领域都属于“重灾区”。比如商家半价促销羽绒服,消费者买到手发现鹅绒填充量也少了许多;再或者车企降价推出换代车型,却在底盘、悬挂等用料上大打折扣。
而究其根本,无不是因为企业创新触顶,为了寻求市场竞争力,只能以价格战当作最后的武器。一旦“降无可降”,就只能压榨成本、在材料、技术、工艺上退而求其次了。
恶性循环,价格战不该主导市场
中国家电业在40多年的发展道路中,实现了从初创到模仿再到自主创新的进步,但在后半程,价格战就未曾停止过。特别是近几年,家电市场需求由快速增长转为负增长,而家电品牌有增无减,家电产量供大于求,供需矛盾决定了家电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在市场压力下,一些新进的家电品牌或是腰部品牌为了生存,不得不以低价冲击市场。比如空调业的奥克斯、彩电业的小米电视、冰箱业的美的等。这些价格战的策动者虽然明白其弊端,但在残酷的竞争面前已无暇顾及更多。在双十一等大的销节点上,为了更低的价格,个别品牌甚至走上了减配的极端,致使整个家电业陷入恶性循环。
笔者认为一个行业要想走得更远,走得更稳,那就不应该由价格战主导市场,而是由价值战引导市场。纵观全球家电业各大品类龙头品牌,其实做的最强的也往往都是一些坚守价值竞争的品牌。
消费警示,坚信一分价钱一分货
面对这“雾里看花”的家电市场,消费者在双十一又该如何选择产品?
首先要选择口碑好的品牌。那些在行业头部多年且有口皆碑的品牌,往往有多年的技术积累与严格的品控规范。
其次,选择价格合理的产品。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信,一分价钱一分货的信条。对于那些明显低于市场均价的产品,不管卖家如何宣传噱头,大家也一定要理性看待,小心掉入减配陷阱。
最后“家电人”提醒消费者,选择低价产品要擦亮眼睛,特别是在双十一这样容易冲动的消费狂欢日,更要谨慎选择,要坚信一分价钱一分货的硬道理,就不会轻易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