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车主来说,“车检”是个“坎儿”——耗时长、程序繁琐,让不少人叫苦不迭。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现有机动车检测站约1.2万家,平均每个检测站服务超2万辆车,即使与检测量相对较大的欧洲相比,也超出4倍之多。也难怪实际检车过程中,国内一些检测站会出现验车排长队、耗时长的现象。
“我国机动车检测仍面临不少问题,如机动车检测供需矛盾突出、机动车检测滞后于新技术的普及应用等,直接影响了汽车行业及汽车社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这样说道。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这位13次参会的“汽车行业资深”代表,就“完善机动车检测管理、增强机动车年检能力”提交议案,呼吁“从国家层面推动建立机动车智能检测体系”,获得不少消费者的支持。
在《关于当前社会下 建立机动车智能检测体系的建议》中,王凤英提出以下建议:一、完善道路安全法相关法规检测要求,细化汽车检测标准及档期;二、政策推动机动车检测技术向智能化、大数据方向发展,全面提升机动车检测效率;三、推动建立机动车智能检测体系,完善数据共享和使用机制,解决车检难问题。
“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总量及增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机动车检测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未来伴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国内机动车检测站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王凤英说。她表示,国内检测机构数量上的缺口亟待填补,而我国计算机、大数据、车联网、遥感测试等技术发展迅速,正在为机动车智能检测提供“成熟的技术条件”。
王凤英表示,许多现有技术可在新的“智能检测”系统中发挥作用。举例来说,遥感测试技术利用尾气遥测路检、道路空气监测、智能识别等动态监测采集单元和监控软件,可以实现对机动车尾气检测数据的实时采集、监控、分析与处理,为政府决策、了解综合环境信息提供数据支持,并对尾气检测的过程进行监控。
此外,利用车联网与大数据,可以实现对人、车、环境各种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的监测、提取、转换和加载。不断涌现和发展的大数据技术具有信息集成优势和组合效率,可以将用户可能利用的各种交通数据纳入系统,构建车联网信息集成模式,通过在大数据中进行集成检索、利用和分析来提取相关信息,满足各种交通需求,助力建立综合的交通信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