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份国家发改委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中,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具体内涵。按照官方定义,“新基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作为“新基建”涵盖的内容之一,人工智能再一次被推至风口浪尖,成为炙手可热的资本新宠。人工智能已经在众多垂直领域实现应用,AI测温、智能安防、人脸识别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防疫一线。而随着“新基建”政策的施行,人工智能企业更是遍地开花。除去业界如商汤、旷视等头部公司,也不乏深耕垂直领域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在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时代,眼控科技凭借自身的高成长性与巨大的发展潜力引发市场关注。
深耕交通安全垂直领域,坐实“独角兽”地位
据悉,眼控科技从2009年成立以来,便瞄准道路交通垂直细分领域,将计算机视觉识别和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道路交通安全监管领域,与国内200余家交警支队、车管单位等共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3s(GPS、GIS、RS)和系统集成环节。眼控科技以其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实力在道路监控领域独占鳌头。据介绍,眼控科技在交通安全监管垂直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已形成良好的品牌知名度,是业内公认的“独角兽”企业。
布局智慧气象,瞄准气象商业服务千亿级市场
在商业化的气象服务领域,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已经较为成熟。以美国为例,截至2018年,美国气象服务产值已经达到4000亿美元,此外欧洲的气象经济目前产值更是高达6000亿美元。在日本,著名的气象服务公司 Weathernews In.(WNI),每天有超过 6000 艘货轮、7000 次航班都在使用它的气象服务,而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期,但这也意味着天气服务与气象经济有望成为下一个“蓝海”。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曾经预测,2025年我国气象服务产业规模将达3000亿元。据官方资料显示,眼控科技于2019年布局智慧气象,并以航空气象作为切入,通过部署气象传感器,广泛采集机场气象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为机场航司及空管机构等单位提供气象监测预警预报服务。
目前眼控科技已在气象领域取得长足进展,联合华东空管局、上海交大共同成立全球首家航空智慧气象创新中心,为航空领域、道路交通、物流运输、军工产业等行业领域的众多客户提供专业领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运用自创全新YGNet预测研究模型、MPLSTM模型、流量约束图神经网络等技术,研发出“AI对流临近预报系统”、“地面智能观测辅助系统”、“低云低能见度监测及预警系统”等创新产品,已为华东空管局气象中心、浦东机场、吉祥航空等数十个单位提供智能化应用服务,开创了航空安全管理全新的AI技术应用典范。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量,将推动数万亿数字经济转型升级。当前,“新基建”的号召将为人工智能行业带来更多资本与技术,助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