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国内外标准现状后可以发现,目前国内高精度地图的标准在立项时间、制定周期、标准数量上还是滞后于国外。在国内标准还未完全落地之前,图商们很有可能会陷入各自为战的局面。未来,我国在标准制定上如果无法获得足够的话语权,在产品出口以及与海外车企的合作中的主动权也会有所削弱。
高精地图的标准化和定制化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而我国的技术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想要实现量产还有一些瓶颈亟待突破。
壁垒高、入局时间晚,初创玩家为何掺和图商巨头们的“抢位赛”?
纵观我国现在高精度地图领域,高德、四维图新、百度无疑是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佼佼者。然而在这三家势力霸屏的情况下,近几年国内高精度地图领域却涌现出一批初创企业。
资本市场对于初创企业的冒头态度属实有些微妙,除了行业内部的竞争环境比较恶劣外,可能源于行业较高的准入门槛。
2016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关于加强自动驾驶地图生产测试与应用管理的通知》指出,自动驾驶地图的数据采集、编辑加工和生产制作必须由具有导航电子地图制作测绘资质的单位承担。截止到2020年10月底,根据自然资源部审批公示,我国目前拥有高精地图测绘资质的厂商仅有28家。
宽凳科技等初创企业仍然坚持入局,行业前景是主因。
根据全球知名投资机构高盛,此前对全球高精地图市场的预判指出,到2020年高精地图市场将达到21亿美元;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会扩大到94亿美元,未来15年高精地图行业将进入黄金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深挖一些细分领域,初创玩家也有其优势。
以宽凳科技为例,据“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数据显示其投资方包括了天津易行海河汽车创新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天津爱奇鸿海海河智慧出行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北京橙图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出行背景的公司,在资金储备和行业资源上有其专长。
其次,宽凳科技的核心技术在行业的也有一定的竞争力。宽凳科技主要为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生态体系提供底层数据服务核心技术,包括深度学习、图像识别、三维视觉、智能机器人、地图构建以及基于此的大数据云服务。在生产资质、深度学习、图像识别与三维视觉等方面都与行业头部企业比肩。
以数据采集为例,宽凳科技采用的纯视觉技术方案,其服务的车辆必须前装相关数据采集设备,通过前装到量产车上的设备采集道路数据,宽凳与客户之间就变成了以服务交换数据的合作关系,形成良性循环。
对比传统图商2万美元一套的雷达设备,宽凳科技的纯视觉技术全套设备仅有1000美元左右。虽然精度上要比雷达激光稍低一些,但由于制作成本较低,更新频率上也能够保持快速迭代。从长期来看,这种精度上的不足可以通过迅速迭代得到弥补,再加上,建立的成本优势对其加速商业化自然大有裨益。
不过,近段时间以来,大连、沈阳、石家庄等地都相继再次出现了新增病例,新冠疫情反复很有可能对汽车销量造成一定的影响,高精度地图产业也不能避免,初创企业才冒头不久,对比老牌图商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再加上,老牌图商入局时间较长,为了抢占2019-2020年高精度地图落地的重要时间窗口,高德地图甚至还提出了“标准化高精度地图每车年费价格不超过100元”的承诺,价格战初见端倪。随着竞争愈发激烈,一旦价格战加剧,高精度地图的产业空间也将受到影响,初创企业能否在巨头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现在还存未知。
总而言之,充斥着传统图商、初创企业以及科技公司的高精地图产业,被新基建、车路协同、智慧高速等热潮催生的更加广阔。综合来看,老牌厂商的优势确实多于初创玩家们。不过巨头不可能把每一个点都做透,现阶段巨头主要关注一线车企,在二三线车企、园区自动驾驶,AVP等巨头还未覆盖的细分领域,初创玩家们仍有“冒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