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保监会出台了《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针对短期健康险市场加强监管,进一步压实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主体责任,加大信息披露力度,让保险赔付变得更透明,也再次提消费者购买健康险产品时要擦亮眼睛,按需理性投保。
实际上,为引导商业健康险市场良性发展,银保监会近年来频频出手,在修订新版《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已经屡次对短期健康险下“紧箍咒”,并在2020年下发了细则文件《关于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费率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销售长期医疗保险产品。
监管规则的细化往往反映出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现如今健康险不同的产品类型正面临着不同的挑战。短期险当务之急是要思考如何从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用户的信任度,而长期险,补足健康管理能力,提升保障水平成为险企丞待解决的最大问题。
补足短板,占领数字化先机
短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期间为一年以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例如百万医疗险、火爆全国的“惠民保”等产品。而长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期间超过一年或者保险期间虽不超过一年但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常见以重疾险为代表,多带分红性质。
由于时长和续约要求的不同,长期险与短期险赛道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发展。短期险在精算估计上比长期险更加宽松,凭借“低保费、高保额”在市场上更占优势。然而,很多短期险主要在线上销售,在用户知情方面有天然的劣势,理赔过程如果不顺,很容易产生不信任感。
与短期险不同的是,长期险有提供费率可调整的长期保障、与健康管理能更好结合等特点,能够适应不同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但这些特性很难发挥出来,非常考验险企的精细化运营能力,风险定价还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由于院内医疗数据的割裂,抑制了此类产品的发展。
随着科技赋能趋势的到来,保险行业,特别是健康险行业作为支付方,开始重新审视作为医疗健康产业链支付角色这一优势。业内认为,通过数字化手段串联用户、医、药、健康管理等多方利益体,重构医疗健康生态价值链,或将成为商业健康险破局发展瓶颈的关键。
如何实现上述新的保险商业模式?作为国内健康管理第一品牌的妙健康,正在运用自身在健康科技、健康管理领域多年的沉淀,打造保险+健康管理数字化中台,对接保险核心系统,为保险业务中台的“ABCD”四类角色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险企占领数字化变革先机。
针对保险数字化建设,妙健康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智能核保核赔、创新保险设计、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精准就医服务安排等,帮助保险公司实现与用户的黏性互动,能增强客户的信任感,真正引导传统健康保险向健康促进型保险迭代,达到节约获客成本,有效控费的效果。
逐端击破,覆盖保险全流程
自2015年创立以来,妙健康就一直致力于打造以健康行为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数字化精准健康管理平台”,通过有效挖掘用户院外的健康数据价值,进行疾病早期风险评估,将人群科学分类,并提供AI+健康管理师、线上+线下的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妙健康打造了“妙+物联网健康数据交互平台”、H平台-健康风险分级管理平台和M平台-人工智能健康干预平台”三大底层能力,赋予健康管理更精细化的服务能力,为重塑两核业务流程,赋能保险全流程业务开展奠定了基础。
具体来说,在保险代理人(A端),妙健康为代理人提供专业化培训、做数字健康顾问认证,并提供健康监测一体机、私人健康管家服务卡等展业工具,从健康资源配置-客户价值挖掘-客户关系维护-健康管理服务全链条进行赋能,助力代理人提高产能,进阶为“健康经理人”。
此外,妙健康还通过大量的客户及数据积累,帮助保险公司(B端)定制SaaS管理后台,共同开发创新型保险产品,链接医疗、医药服务资源(D端)。同时,针对标体个非标体提供个性化管理,扩大保险的覆盖人群(C端),让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也能有保可投。
例如,妙健康联合保险机构推出提供慢病管理服务的「控压卫士-高血压住院医疗保险」,可承保高血压二、三级患者,能够帮助高血压人群管控疾病风险,实现健康促进,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病率50%-90%。还有与百年人寿合作,将健康管理服务附加于「糖惠保」产品中。
从“保健康人”走向“保人健康”,只有真正从客户保障需求出发,才能为用户创造价值。截至目前,妙健康已经与70多家保险企业合作,用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保险公司和再保机构依托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风险,通过数据精准驱动服务,构成保险公司与用户之间的信任纽带。
未来,妙健康将持续投入健康医疗相关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基于保险行业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让商业健康险走出现有的经验逻辑,从而提升用户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