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句“欢迎来撩~”,加上一张美美的大头照,瞬间赢得了网友的热烈关注:1371个阅读,15人点赞,还有留言的。
给她留言的小伙子们,有人欢喜有人忧。
“来吧,相互伤害吧。”这是95后“撩”的语言。
“一般这种话我只看一看就行了。”似乎是一位饱经沧桑老司机的自言自语。
相比这么直接的,发圈的人,更多的人走温婉路线。一位女网友发了四句诗一样的语言,配上一个唯美的短视频:希望以后的日子里,遇到的都是柔情。想拥有的得不到,不想拥有的又太多。
也走“凡尔赛文学”创作路线的,来个“曲线救国”:
“好像是胖了不少。”——一张全身照,仰拍角度,上身后倾,大长腿是那么的显眼。
如果这身材都胖,胖纸们岂不是会哭坏了眼睛,有网友直击重点:“脖子以下全是腿。”
腿,没错!
也有留言调侃的:“小伙子,真不错,头发都长这么长。”这句话引起和题主的兴趣,还专门给他做了回复:“还行,也是留了挺长时间的。”这就么你来我往,打情骂俏,愉快地玩耍起来。
或许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抱着“脱单”目的来的吧,晒个人玉照的比比皆是。
(伊对App截图)
也有人晒美食、晒心情、晒工作......
(伊对App截图)
这是伊对App,用户已达1亿的视频恋爱社交平台,上线于2018年。在这里平均每天有30多万场次的线上交友相亲活动,还有成百万、上千万人“朋友圈”更新。单身网友们在这里一个类似微信“朋友圈”的地方分享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满眼望去,都是单身人士的“人间烟火”。
不同于一般的社交软件,这里的网友有很多共同特点:单身居多、年轻人居多、爱生活、爱分享,而且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脱单。可以说,他们中大部分人的行为基本围绕这个目标,视频连麦、晒个人照片、晒美食、晒健身等等。
2
伊对App是一个看起来与传统网络交友工具完全不同的东西,它并不为“脱单”的结果而大包大揽,但是,它尽可能为单身提供交流和展示的机会,从而促进结果的达成。
首先,任何两个异性都可以自由发信聊天,不用提前购买会员。
其次,平台将会根据上线用户的自身条件、所在地域、交友要求等优先推荐合适的同城在线异性用户,并实时弹出一个视频相亲邀请框,为异性之间的连麦和交流提供机会。当然,是否选择连麦,用户有决定权。
(视频相亲邀请弹窗)
第三,用户随时都可以加入视频相亲活动中。在专门的“找对象”频道里,可以看到在线的本地和外地的女嘉宾,男性用户都机会与女嘉宾连麦。相亲活动有一位红娘来全程主持。对于那些内秀的人,这种形式可以减少尴尬。当然,更多的时间是两位异性聊天,红娘只是起到做介绍和适当时候搭话和引导,以便相亲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
在这里,找对象不再那么功利。除了直接相亲的人,还有很多人将它作为日常社交工具,每天发布自己的动态。今天吃了什么,做了什么,见到了什么人,有什么感慨......或许是为了刷个存在感、找个认同感,或者是记录自己的点点滴滴,而有心的人也会通过对方的动态来深入了解一个人,加关注,点个赞,留个言,搭讪一下,希望引起对方的注意。久而久之,彼此都有所了解,甚至水到渠成,转入线下见面,以便确定是不是自己找个的那个人。当然,如果对方没有意向,就当随便聊天了,大家都不用有什么心理负担。就如同伊对上的一位用户说的那样:“缘来缘去缘如水,花开花落终有时。”
3
这里是年轻一代的天下。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方式,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玩法,特别是走向适婚年龄的“95后”。他们思想开放,有很强的包容性,热衷于接受新鲜事物,尤其对有个性的事物感兴趣;同时,也喜欢表达自己,“秀”是他们的一种态度和亚文化。
(《95后恋爱研究报告》)
酷鹅用户研究院和腾讯网产品研发中心推出的《泛娱乐社交一代:95后社交行为洞察报告》显示,除了沟通以外,95后使用社交产品在娱乐消遣、讨论兴趣话题、拓展交际圈等方面的诉求突出。他们在内容社交应用、泛娱乐社交应用和陌生人社交应用的使用上更为突出。泛娱乐社交使用使95后能够与有同兴趣的人进行社交,在兴趣圈子中分享动态,关注他人的生活,也是95后与群体保持联系、寻求归属感的一种方式。95后使用陌生人社交产品的诉求主要是扩大交际圈和排解孤独。当熟人关系无法满足95后交往诉求,他们愿意使用陌生人社交产品拓展交集范围,排解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感。95后在社交平台上更喜欢发布原创,参与讨论、互动。
(某网络交友平台发布的《95后恋爱研究报告》)
正是用户的特质决定了平台的特点。伊对App鼓励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伊对团队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一个恋爱公式:恋爱转化率×机会=结果。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恋爱转化率是比较稳定的,如果这个人获取的结交异性朋友的机会越多,那么这个人的恋爱结果就越好。
(伊对“动态”频道)
伊对平台上提供多种交流方式和展示机会。在平台的“动态”频道,每天都有大量的内容更新。在伊对上,相亲不再让人感觉紧张或者枯燥,而是越来越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