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共享充电宝因涨价而频频登上热搜。据看看新闻,商圈和医院等场所每小时充个电要3-4元,酒吧夜店等则高达10元/小时。除此之外,封顶价格也让人咋舌,每24小时封顶价24元到40元,有用户因未及时归还,一天花掉99元,等同于买了个充电宝。
而最初,共享充电宝价格大概是1元/小时的价格,如今的价格最高已上涨了900%。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企业则以“缺钱”来回应:一来抢占市场花的巨额补贴需回本,二来疫情影响、进场费涨价增加运营成本。经过第一轮跑马圈地后,相关运营企业下一阶段要通过提升价格来获取更好收益和回报。
用不起的充电宝
骑不起的自行车
除了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也传来“涨声”一片。
据了解,在上海,哈啰单车目前的价格是前15分钟收费1.5元,此后每15分钟收费1元,算下来1小时的价格是4.5元。美团单车的价格是前15分钟1.5元,之后每15分钟0.5元,相当于1小时收费3元。而在早期,共享单车基本价格是半小时1元。
共享充电宝如今每小时3元已经算是行业基础价。以北京为例,街电每小时价格1.5-3元不等 ;美团每小时价格2-3元不等,每24小时封顶价20-30元;怪兽、来电等每小时3元,每24小时封顶价18-40元不等。
对此,央视网在评论文章中称,共享单车等烧钱补贴的超低价甚至免费用时期过后,涨价不是不可以,集体价格上涨的背后,有着资本变现和资金回笼的压力,但是,把“割韭菜的镰刀”伸向消费者,又割得太急,“吃相”就实在有些不雅。
2017年共享经济盛行后至今,绝大多数的共享经济项目都已湮灭于历史长河。潮水褪去,残酷洗牌之后还能存活的公司,如头部的哈啰单车和怪兽充电、小电科技都传出过拟冲刺上市的消息。
不过,即使是这样,路还是不好走。
共享充电宝行业虽然看起来赚钱,但也只是“看上去很美”
怪兽充电招股书显示,2020年公司营收达28.1亿元,同比增长38.9%。但从盈利情况看,2020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54.7%。同时,公司营销费用却一路高涨,2020年营销费用为21.21亿元,同比增幅达55.7%。
相较于共享单车的运营压力,共享充电宝的资金投入中,佣金费和入场费占了大头。其中,支付给商家的入场费从2019年的1.06亿元,增至2020年的3.8亿元,翻了2.6倍;支付给合作伙伴的佣金将近12亿,同比增长45.5%。
成本高企,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却极度单一。根据怪兽充电招股书显示,其2020年的营收中,96%都来自移动设备充电业务收入。
无论是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还是其他共享经济,往往都是是烧钱补贴、抢夺线下流量的玩法。一旦没那么多钱可烧,提高用户的“租金”成了必然选择。但被巨额补贴养习惯了之后,有多少人能承受涨价是未知数。
例如充电宝就并非用户的刚需。多位年轻用户向AI财经社表示,倘若价格一再无休止上涨,也不排除自己会自备充电宝出门。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共享充电宝的总用户规模从0.8亿人增长到2.9亿人,但年增长率从104.9%降到了15.6%,增长速度却在明显放缓。
“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CEO“不诚信”?当事人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