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资讯 >> 正文
起底大数据黑产:屡防不止的数据泄露
发表时间:2021年5月14日 21:24 来源:飞象网 责任编 辑:麒麟

5月7日,新加坡大华银行对一起涉及1166名中国客户的信息泄露事件在官网公开致歉。

又一起用户个人信息数据泄露案件被曝光,这一次整出幺蛾子的是一家银行。

5月7日,新加坡大华银行对一起涉及1166名中国客户的信息泄露事件在官网公开致歉。

据该银行表示,事件起因是由于一名银行员工误信了假冒中国公安的骗局,并向骗子提供了客户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账户余额等1166名客户的信息。大华银行表示,中国客户的银行账号并未公开,银行的IT系统仍然安全,目前已致函所有客户,涉事员工已被停职,银行正与新加坡警方密切合作进行调查。

屡防不止的数据泄露

近年来,信息泄露或数据泄露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不过,对于多数的大型金融机构及企业来说,维护数据安全最害怕的还不是“空手套数据”的骗子,而是“防火墙”都拦不住的黑客。

据公开信息,4月7日,拥有超7亿注册用户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遭遇了大规模的数据泄露事件。一名用户在黑客论坛上出售其获取的5亿LinkedIn用户的数据包,并“贴心”地无偿公开了200万条数据作为证据。4月10日,另一名用户也在同一黑客论坛中出售新的LinkedIn用户数据,并声称价值7000美元的比特币。Cybernews报道称,泄露的数据中包括用户的名字、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工作场所信息等。浏览LinkedIn网站可以发现,虽然用户的名字及工作经历为公开信息,但电话号码及邮件地址仍属于非公开信息。同时,根据黑客提供的数据示例来看,数据来源就是爬虫。

综合同期陷入争议的facebook信息泄露事件,可以看到,这些让无数用户及机构为之头疼的事件层出不穷。而无论是“骗”来信息,还是黑客爬虫刮出数据,数据泄露背后已然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滋生着巨大的非法获利空间。

黑灰产团伙是如何窃取你的数据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有20.4%的网民表示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而中国互联网协会对外公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20)》则显示,近一年网民由于诈骗信息、垃圾信息和个人信息泄露等现象,导致遭受的经济损失人均124元,总体损失约805亿元。这一切都和非法获取数据黑灰产息息相关。

不同于其他黑灰产业,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及数据的黑灰产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是因为非法获取数据的黑灰产不仅有一条自己的完整产业链,它还常常作为其他黑灰产的上游。此外,越来越多的非法获取数据黑灰产寄生于“暗网”这个平台,这就注定使得这一黑灰产业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规模。

非法获取、买卖数据的黑灰产业链成熟完整、分工明确。在这条产业链的上游,通过恶意爬虫、病毒软件、撞库入侵、APP违规收集、恶意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包)等方式获取到大量数据。而类似于酒店、银行、通信公司等“数据洼地”常常成为黑灰产上游的猎物。更让这些公司防不胜防的,是同为黑灰产上游的公司“内鬼”,“内鬼”常常通过直接提供数据或出租公司账号给不法分子这两个途径参与其中。

在产业链的中游,数据被处理并再加工,对数据明码标价进行买卖,形成规模化市场。而在这条产业链的下游,不法分子通过购买数据,利用数据进行精准诈骗、敲诈勒索、盗窃账户、恶意营销、恶意刷量甚至从事洗钱等违法活动。也就是说,如果泄露了客户信息的大华银行不采取有效措施,1166名客户的数据就很有可能被用在这些地方。

为什么数据黑灰产屡禁不止,就像“打不死的小强”?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下游交易环节被转移至“暗网”。

[1]  [2]  
高层访谈
李邵华:芯片自主化迎最佳窗口期
李邵华:芯片自主化迎最佳窗口期
中兴通讯刘金龙:价值驱动 云网生态激活转型新动能
中兴通讯刘金龙:价值驱动 云网生态激活转型新动能
观点态度
5G毫米波网速优势显现,少了高速路的5G不完整
随着5G网络目前在全球各地的开通,5G毫米波在峰值速率上已经展现出了巨大优势。同时,工信部在..
手机厂商这半年:互怼变日常,多品牌成突围关键
2019年的手机行业,可以说是非常热闹的,仅仅上半年,“华米OV”的隔空互怼便开始频繁上演。
移动互联
手机
智能设备
汽车科技
通信
IT
家电
办公打印
企业
滚动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8031908号-1
Copyright © 2020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