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大的市场红利驱动下,自动驾驶头部企业在“AI赛道”上展开竞技,显示出人工智能技术在出行中的多种可能性。
国产AI芯片破局突围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的底层驱动,AI芯片成为热门的创业领域,涌现了寒武纪、地平线、燧原科技等一批创业公司。同时,华为、百度、阿里巴巴等大厂也纷纷入局AI芯片,国产AI芯迎突围最佳时机。
在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多款中国芯片首发。
国内AI芯片初创企业燧原科技发布第二代人工智能训练产品——“邃思2.0”芯片、基于邃思2.0的“云燧T20”训练加速卡和“云燧T21”训练OAM模组,全面升级的“驭算TopsRider”软件平台以及全新的“云燧集群”。
燧原科技创始人、CEO赵立东表示,“我们存在差距的,是在半导体芯片这块。人工智能芯片是跨人工智能和芯片两个领域,燧原是第一个看到机会的,我们直接做了人工智能训练(芯片)。最近有很多公司开始逐渐参与进来,但燧原在这个领域已经有先发的优势。”
除了燧原科技,天数智芯展示了国内第一款全自研、GPU架构下的7纳米制程云端训练芯片B1及GPGPU(通用计算GPU)产品卡;登临科技展示了自主创新的GPGPU芯片,致力于解决通用性和高效率难题,在完整提供CUDA/OpenCL硬件加速能力的基础上,全面支持各类流行的人工智能网络框架和底层算子。
当然,在AI芯片赛道上比拼的不仅是制造工艺和AI算力,还需要厂商根据应用场景实现AI芯片的落地。
例如,寒武纪 CEO 陈天石在 WAIC 大会论坛上透露,寒武纪正在设计中的车载智能芯片,这款芯片产品将采用 7nm 制程,单芯片算力将超过 200TOPS ,在符合车规级标准的前提下可以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同时也会继承寒武纪云边端已有的软件工具链。
事实上,寒武纪成立于 2016 年,被广受关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智能处理器 IP 被应用到了华为的旗舰手机上并大规模出货。
不过,寒武纪从开始就明确了端云一体的布局,是市场上少有的几家全面布局并掌握云边端一体化产品的企业之一。截至目前,寒武纪的产品已经赋能了互联网、金融、能源、制造等领域的AI应用场景。
在AI芯片产业向上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在WAIC2021期间举行的“AI 智能计算引领变革”主题论坛上,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集成电路测评中心主任任翔指出,AI芯片面临更加广泛以及多样化的需求,AI芯片产业生态化需求日趋明显;同时,面向不同场景时,AI芯片的利用率、兼容性等有待提高,各类基于不同AI芯片的异构设备协同困难。
任翔认为,行业亟需建设AI芯片标准化体系,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与传统行业协同,循序渐进推动标准体系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