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血压可以控制在满意水平。但其中15%~20%高血压病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即使使用足量或联合3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后,血压仍然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时,称为顽固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这类患者并发中风、心率衰竭的可能性,远高于普通高血压患者。
【研究进展】
根据去年发表在《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ypertension》(心血管医学前沿)的一项研究显示,tDCS技术可降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该研究由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医学院的布鲁诺·罗德里格斯(Bruno Rodrigues)和卡塔琳娜·A·巴博萨(Catarina A. Barboza)教授主持。
【临床试验】
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双盲、随机、交叉试验。选取了13名高血压患者,并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原发性的高血压一般由动脉硬化引起,是独立于其他疾病,单独存在于人体的;继发性的高血压是因为肾上腺肿瘤、醛固酮增多、内分泌障碍等原因引起血压的增高。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影响,有利于排除其他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干扰)
在试验开始前六个月,研究团队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依从性评估,确保药物治疗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同时记录每位患者的体重、身高和静息血压等数据。
然后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每次20分钟的tDCS干预,对照组进行伪刺激干预(仅在前30秒进行tDCS干预)。
每次试验步骤如下:
放松阶段:前15分钟,让患者坐好,并保持安静,让心率、血压等达到静息态水平;
试验阶段:患者佩戴设备,进行20分钟的tDCS干预;
数据收集:干预结束15分钟后,测量患者的脉搏、心率等指标,并立即开始24小时的血压监测(监测频率为每20分钟自动测量一次血压)。
【结果分析】
如上图所示,经过tDCS干预后立即测评血压和心率等数值,试验组(tDCS)收缩压平均值下降约10%(122.71~116.31mmHg),而对照组(SHAM)没有明显变化。
如上图所示,在试验之后的24小时血压监测中,试验组(tDCS)相比对照组(SHAM),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
如上图所示,在试验之后的24小时血压监测中,白天血压平均值,试验组(tDCS)相比对照组(SHAM),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
如上图所示,在试验之后的24小时血压监测中,夜间血压平均值,试验组(tDCS)相比对照组(SHAM),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明显看出,经过tDCS干预后,有效降低了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白天、夜间、以及24小时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之所以取得这样的结果,和tDCS促进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控制的积极急性调整有关。
如上图所示,实验中发现,tDCS干预后,交感神经调节降低(-61.47%,Table3中红框部分),迷走神经调节增加(+38.09%,如下图所示,即HF-IP)。
当自主神经调控增强,则反映在LF/HF上,如下图所示,在tC的降低,患者24小的舒张压、收缩压同步降低。
tDCS干预后,自主神经调控增强,LF/HF同步降低
随着自主神经调控增强(LF/HF降低)患者24小时舒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步降低
小知识:迷走神经和高血压的关系。
迷走神经又称自主神经,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管兴奋、副交感管抑制,共同作用于心脏、血管平滑肌、以及其他脏器,自主神经是脏器运行的控制系统,所以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自主神经系统失调、偏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血管平滑肌的收缩阈值过高。
【研究结论】
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自主神经系统失调、偏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血管平滑肌的收缩阈值过高。本研究说明,tDCS可以促进心脏自主神经控制,并有效降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血压。
【参考资料】
Rodrigues B, Barboza C A, Moura E G, et al.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modulates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d reduces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ves[J].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ypertension, 2021, 43(4): 3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