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充电站”将不仅仅是能源消费终端,而会成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节点,为交通领域低碳转型提供创新范例。作为具备新能源消纳、负荷波动平抑以及延缓输电线路扩容功能的新型充电设施,光储充换一体化综合能源充电站正逐步崭露头角。其构建了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的高效能源利用模式,可将光伏发电多余电量储存并输入电网,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
光储充换一体化模式借助多能互补与能源双向互动,有效破解新能源消纳与电网承载力的矛盾。随着此类项目加速推进,未来 “充电站” 的角色将进一步拓展,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助力交通领域迈向低碳发展之路。
项目多点开花,政策大力推动
光储充一体化已成为当下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早在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便明确指出,要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气象、可再生能源电力预测预报系统信息共享与融合,统筹新能源汽车能源利用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协同调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鼓励 “光储充放”(分布式光伏发电 — 储能系统 — 充放电 — 换电)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
截至目前,多地已出台光储充换一体化项目建设的相关政策举措。今年初,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深圳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提出聚焦产业园区、数据中心、通信基站、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制氢加氢一体站、商业综合体、轨道交通和重要用户定制化服务等应用场景,建设功能多样、经济安全、灵活高效的新型储能设施。
在政策支持下,近年来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建设掀起热潮,城市充电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公交总站、产业园区、城市中心停车场等多个应用场景均有项目落地。
2024年3月,鑫享电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首座集“光伏、钙钛矿、储能、充电” 于一体的综合能源充电站 —— 深圳福田下梅林钙钛矿、光储超充综合能源示范站正式上线;
2024年12月31日,肇庆市四会市鑫享电港能源站首座 “光储充换一体化综合能源充电站+无人机配送平台+无人机竞技、培训”正式投入运营,成为肇庆市区县首个投运的光储充换一体化综合能源充电站。
目前,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共同推动着光储充换一体化综合能源充电站的发展。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与市场成熟,此类综合能源充电站有望得到更广泛应用。鑫享电光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3月在深圳市、肇庆市、汕头市、珠海市等地在建光储充换一体化综合能源充电站项目6座,计划今年完成12座项目的投入运营,总投资1.2亿元。同时,该公司规划到2027年底在大湾区建成投入运营100座光储充换一体化综合能源充电站,计划总投资8亿元。
助力降本增效,推动能源创新
光储充换一体化综合能源充电站是将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电设施以及换电站系统集成的能源系统。其核心运作模式为,通过光伏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多余电能存储于储能设备中,储能设备还可在电网谷期低价储电,峰期通过充电桩为电动汽车充电。该综合能源充电站的灵活性体现在能够依据需求调整运行模式,实现光伏发电、储能和充电的有机融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光储充换一体化综合能源充电站能够实现清洁能源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储能技术可缓解电网冲击,提高能源转换率。与传统充电桩企业相比,光储充换一体化模式节省了桩企运营成本,助力可持续发展,这一光储充换一体化综合能源充电站作为一种创新的能源解决方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市场潜力。
鑫享电港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自身资源、设备研发制造以及用户等优势,整合资源并采用良好的商业合作方式。在投身光储充换一体化综合能源充电站建设过程中,该公司将低空经济(无人机配送、无人机体验中心、无人机竞技培训等)融入综合能源充电站,有效降低相关成本,推动光储充换一体化综合能源充电站的快速推广。
在 “双碳” 目标以及低空经济的推动下,光储充换一体化综合能源充电站作为新能源消纳和电网调峰的重要手段,备受关注。后续,鑫享电港科技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加大车网互动、能源互联、AI智能集成、无人机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增加研发资金投入,提升核心技术研发的效率与成果,加快车网互动技术创新突破,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推动 “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
鑫享电港科技有限公司
鑫享电港是一家通过万物电联网络平台构建未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企业。物联网(Internet of Everything, IoE),是指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通过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实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信息交互和控制。而互联网技术需要的是通过电作为不可缺少的能源驱动将所有设备和使用者联系起来。
鑫享电港专注于V2G(车网互动)领域,通过先进的检测监测技术、实现电能的高效双向流动。结合V2G、检测监测技术和储能超充,旨在为电动汽车充电和电网负荷问题提供技术上的创新解决方案 。通过超快充电、智能充电、智能运维、互联互通、双向充电等核心技术优势,加速万物电联网络平台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