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在上海浦东嘉里酒店举行的第四届全球CEO发展大会上,大会联合主席柯文斯和法国前交通部长Thierry Mariani向包括大众点评网在内的十家企业颁发“2014中国互联网生活创新奖”。
互联网对于生活的创新从未间断,而大众点评则是专注致力于对于生活领域的探索,从团购到外卖,再到婚庆市场的不断开疆拓土,大众点评这一路走来看似很迅速,却也是自成一套的“慢步伐”节奏。
3600万用户点评信息是大众点评积累了十一年的护城河,因为背后不仅是海量的数据,还代表着高度活跃、忠诚的用户群体。
在积累用户点评信息的过程中,大众点评采用了绝对的“慢”字诀。不仅不为了用户点评数量而去推数量,到后期为了避嫌甚至在公司内部设“高压线”,那就点评销售部门员工不允许发表任何点评信息。
而针对一些活跃的优质会员,大众点评成立了专门的运营团队进行深度维护,组织线下聚会、进行积分奖励等。当然,“去伪存真”的工作也在同期进行,大众点评有专门的团队在研究各种算法来剔除虚假的点评信息。
双管齐下之后,大众点评的用户点评虽然没有追求数量上的突破,但信息可读性很强,成为很多人出门就餐首要参考的网站。而这样的积累也让大众点评在经历一次“危机”时候感受到了慢的好处。
2007年,阿里巴巴旗下的口碑网发力,为了迅速积累用户点评信息,该网站先开发了“一键搬家”功能,注册用户可以把大众点评上的优质评价信息“搬家”到口碑网,不久之后,口碑网甚至提出了10元一条的奖励,只要用户把评价信息搬到口碑网就可以拿到奖励。
当时,大众点评高层对此还是有些恐慌,担心赖以生存的用户点评模式受到巨大的冲击。毕竟10元一条的奖金真不算少。
但事实表明,大部分愿意撰写长文来分享点评信息的用户更看重的是一个独立客观的平台,而不是金钱奖励。换句话说,大众点评之前的缓慢沉淀让其产品更加有“温度”,而非金钱吸引下的快速堆积。
因此,大众点评在用户积累上的“慢”是理性决策的结果,而快速烧钱能否成功,还需要看停止烧钱之后都沉淀究竟有多少。不久之后,口碑网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专注本地生活服务点评的网站也剩下大众点评一家独大了。
在经历了2010年的“纠结”后,大众点评自进入2014年以来,迎来了发展历史上最快的时代,移动端APP产品用户过亿,接受了腾讯20%的战略合作,公司启动了“向上接流量,向下接服务”的打造本地生活服务O2O平台的加速战略。
2013年底,大众点评月度PV为35亿,2014年8月,这个数据提升到60亿。2013年底,大众点评移动端客户9000万,8个月后,这个数字为1.6亿。2014年8个月,城市分站数量从40多个扩张到140多了。另外,从4月开始,大众点评月度UGC内容生成进入百万量级,其积累的UGC量级已经达到3600万。
如此坚实的基础也奠定着大众点评在接下来节奏步伐加快的脚步,不断完善其平台梦的宏图描绘。CEO张涛也坚信,大众点评全面加速之后,一定可以实现他所期望的“脱胎换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