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就是要你停不下来!”12月1日,深圳有网店在一招聘平台上挂出公告,以年薪50万元的条件招聘“剁手族”,为其网购商品,撰写体验报告。相关负责人透露,由于条件高至今还没有找到合适人选。有网友评价,如此高薪实在是令人“醉得一塌糊涂”。(12月11日羊城晚报)
双十一刚过,就在“跺手族”们犹豫着要不要剁手时,双十二又带着满满的热情与折扣扑面而来,再一次让一众小主们按捺不住。直到看到羊城晚报这则消息,觉得有按捺不住的冲动。想一想,商家都是“无利不起早”,如此高薪聘请“跺手族”,无非是找个“活广告”推销自己的产品。所幸的是,至今还没找到符合条件者。如此高薪聘人,也许真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问题来了,双十二又到,小伙伴们,你是否还要掏光钱包,刷爆信用卡呢?
不可否认,购物本身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为,利用节日搞促销,商家可以大赚一笔,消费者可以买到心仪的东西,并从中得到实惠,可称得上两全其美。但对于“跺手族”来说,往往是节日过后,看着成堆无用的商品而后悔不已。但是一旦下次再有消费机会,他们又会控制不住自己。这其实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态。
众多的这种病态购物行为,不仅可能带来经济负担、影响到家人和朋友的关系,还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美国已有1000万人患有类似购物狂的精神障碍,而韩国和台湾地区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因透支信用卡成为负债累累的“卡奴”。在我国,仅今年双十一,天猫购物狂欢节开场38分钟28秒之后,交易额冲到了100亿元,“双十一”支付宝全天成交金额为571亿元,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俗话说的好:“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要紧的是让网购“跺手族”看清楚商家的本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那么无论是节日也好,平时也罢,商家都会用相应的手段和策略去谋求利润。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想到,网店商家所谓的打折、促销,实则有时是暗中抬价,鱼目混珠。表面上是回馈消费者,背后有可能是低价缺货,新款撤柜,旧款倾销。但大多数的消费者被大幅的价差假象蒙蔽了双眼,也失去了冷静的思考,非理性购物现象随之而来。
综上所述,“双十一”也好,“双十二”也罢,最开心的不是消费者,而是电商业和快递业。笔者在此也奉劝那些热衷过度网购的节日“跺手族”,有钱也别太任性了!与其在疯狂购物后看着“消瘦”的钱包欲去“剁手”,不如理性消费,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