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恩惠
当下,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极为普遍,安全、便捷的特点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去使用这一消费模式。然而,便利之余,各种风险与诈骗陷阱也层出不穷,消费者需引起足够重视。
杜绝主观占有
远离恶意透支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曾审理一起信用卡诈骗案。
游某于2004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持其办理的广东发展银行信用卡、中国工商银行信用卡与交通银行信用卡以刷卡消费、提现等方式先后支取巨额人民币,案发后仍有部分本金尚未归还。法院审理认为,游某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本案中,游某的行为属于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恶意透支”。我国刑法规定, 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持卡人在享受透支消费带来的资金周转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出现“恶意透支”的可能。持卡人在履行与银行签订的信用卡领用合同时,要从主观上杜绝非法占有银行资金的念头,明确所持卡的透支额度,按期偿还透支本息。
提防代办陷阱
保护个人信息
只需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就可以办理高额度信用卡?这种“好事”基本不靠谱!
小张是山东省惠民县一家私营企业员工。听人说只需提供一张身份证复印件,某公司就能办理高额度信用卡。因急需用钱,小张就通过这家公司办理了一张信用卡。不料,今年春节后小张突然收到一条在商场刷卡10000元的消费短信。原来小张把自己的信息留给了这家公司,在小张套现刷卡时,其信用卡信息已被这家公司的刷卡机读取,并制作了假卡盗刷。
因能在刷卡消费时保障充足额度,高额度信用卡成为信用卡使用者追逐的对象。然而,严苛的办卡条件使得很多收入低的人对高额度信用卡只能“望卡兴叹”。一些非法代办中介名义上是代办高额度信用卡,实则盗用受害者个人信息。
本案的警示在于在申请信用卡时,申请人应通过正规渠道尽量由本人自己办理,不能轻信中介机构,而泄露了个人信息。
慎重保管卡片
遗失及时挂失
王先生在工商银行办理了一张无密码信用卡。在一次外出中,其信用卡不慎丢失,而后被盗刷万余元。震惊之余,王先生十分疑惑:在办卡时,该卡信用额度仅10000元,而此前一笔消费已经刷掉了8000多元,为何会被盗刷万元?与银行沟通后,王先生才了解到银行已经将自己信用卡的额度提升到了30000元。
王先生认为,银行在未通知自己的情况下,擅自提高自己的信用卡额度,这是造成其损失的主要原因,遂将银行诉至法院。
银行则表示,在与王先生签订的合同中已明确约定银行有权单方调整信用卡信用额度,且在之后寄给王先生的对账单中有显示信用额度,王先生自己也有超过10000元的消费,因此王先生应知晓信用额度提升这一情况。此外,王先生在信用卡丢失后,也没有及时报失。
令王先生没想到的是,其诉讼请求竟被驳回。
法院认为,信用卡办理时双方签订的合同有相关约定,其后银行又在账单中作了提示,而且王先生在信用卡丢失后,没有及时报失,这是造成其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银行对于王先生信用卡被盗刷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