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财经北京3月1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运营商和银行为何放任电信诈骗?人大代表陈伟才在全国两会上关于电信运营商和商业银行分享电信诈骗13%收益的发言,引发广泛关注。电信运营商和银行在这条灰色的利益链条中是如何坐享收益的?
综合媒体的报道,以诈骗100万元为例。首先是银行方面,诈骗分子会通过ATM机取现,而ATM机每年最多只能取款2万元,为了加速取款杂片分子必须将这100万元拆分转帐到50个以上的异地甚至是境外帐户,每张银行卡开卡费用是5-10元,每次转帐和取款也都会有相应的手续费,根据公安部的统计,去年全国电信诈骗的金额就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另外一些诈骗分子的帐户被公安机关冻结后,由于没有抓到犯罪嫌疑人,这些资金实际上也是由银行无偿使用,目前仅福建省就有几千万元这样的资金。而运营商获取的收益主要是通信费用。改号电话是诈骗分子通常使用的手段,他们会伪装成公安法院等部门的电话号码来骗取受害者的信任,改号电话每分钟通话收费是1.5-2元,诈骗团伙在境外通过改号电话群播境内用户,于是产生的大量通信费用就分别由运营商和二三级话务商分享了。
这是否说明运营商和银行为了利益,在有意放任电信诈骗呢?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认为,这并非本意,运营商和银行不会因小失大。
曾剑秋:运营企业应该说这么多年来一直也在致力于治理,想办法从技术方面还有从这种管理规范方面来对这种定型诈骗来治理我认为他们不会因为这些下的利益去做这些事情。
电信诈骗一直得不到很好治理,还有另外的原因。财经评论员况杰认为,央行和工信部近年来一直强调落实发卡实名制,但银行和电信运营商还没有能力完全做到。
况杰:即使是要求是实名制实际上在操作中也会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说对身份证的认定,他有的人就会用假身份证去认定。银行在办卡上确实包括办这个手机银行确实是有这个问题。比如说银行银行捆绑的手机号码,它根本不能合适你这个手机号码是不是你本人的,这个认定应该是在运行商和银行方面一定是应该加强。
另外,况杰指出,公安机关、电信运营商和银行三方应该建立一个快速、简洁的举报机制,提高案件处理能力,群策群力。正是由于这个机制的缺失,才加剧了目前电信诈骗的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