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信与中国电信探讨流量转赠的消息近日不绝于耳。随着我国步入4G时代,流量经营越发成为当前运营市场主旋律。运营商试水定向流量转增,不仅为运营商和应用服务商吸引用户,还盘活流量价值。事实上,运营商围绕流量进行了各种探索,与互联网应用商合作后向收费,对用户免费或优惠成为普遍做法。如今,这种合作模式更进一步,探索应用内的流量转增,也预示着运营商的流量经营逐渐步入深水区。
中电信涉足流量转赠业务
关于“流量转赠”业务,运营商实际上早已有所动作。广州电信在2013年9月便曾推出一项“流量转赠”活动,该活动允许用户能够将“限制流量”推移至次月或是转赠给其他用户使用。不过,从活动的细节可以看出,广州电信推出的“流量转赠”活动并非用户所想的那样,该部分流量必须是运营商所赠送的“免费流量”,属于与应用商合作后向收费的范畴。
今年1月,继广州电信小范围试水“剩余流量不清零、可在次月起赠送他人”后,中国电信推出综合平台,再次试水“流量转赠”业务,并引入“流量币”概念,用户可以通过转赠流量币的方式来实现结余流量的利用。可以看出,可转赠的流量与广州电信类似,仅限于运营商赠送的免费流量,而这部分流量事先由与中国电信合作的应用商买单。
尽管运营商为所能够转赠的流量限制了各种条件,但业内人士认为,允许用户间转赠获赠流量的行为算是一个突破。中国电信也一直持续加码,据媒体报道,易信正与中国电信探讨流量转赠事宜,并称在不久的将来,易信用户将可以实现转赠结余流量。“我们接下来仍然会加强和电信方面的合作,也会通过一些更加合理的方式让流量在用户之间转动起来。”易信产品经理章行表示。
从中国电信这几次动作可以看出,流量转赠事宜还属于限制用户、限制时间、限制方式的活动,不过互联网厂商与运营商之间的合作正在加强,从原来的抗衡抵制OTT企业,到现在和互联网厂商共同研究如何激活用户以及将流量变现,这一转变表明运营商正创新模式,进一步吸引用户,盘活流量价值。
后向收费成为运营商流量经营主旋律
流量收入成为新增收入的最重要来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工信部网站日前公布了2014年1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月,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38 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67.8%;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1.33亿G,同比增长46.9%,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165.1M,其中手机上网流量占比提升至80.8%,月户均手机上网流量达到139.3M。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的改变促使流量暴增。
然而,流量的暴增不仅运营商没有收获相应的回报,还要因此承受一定的压力。对此,运营商积极寻求战略转型,将流量经营作为战略重心,从以业务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然而用户依然对流量资费居高不下问题抱怨,流量收入剪刀差现象加剧,这一特征在4G时代将愈发凸显。
目前,流量业务分为向前收费和向后收费两种方式,向前收费是指用户按照运营商设计的各种话音加流量或者单独的流量套餐包进行付费的模式。显然,在这一模式下,流量收入剪刀差现象将会加剧。三大运营商围绕流量进行了各种探索,总结出与互联网应用商合作后向收费,对用户免费或优惠成为普遍做法。
具体而言,后向付费模式就是用户下载并使用应用,由应用提供商、网站为所发生的流量向电信运营商付费。中国移动自不待言,中国联通也已经表示,2014年要积极开展基于移动宽带业务的前、后向收费的流量经营,扩大与互联网、电商等企业合作范围。而中国电信也已经在内部设立了专门的部门开展流量后向经营的业务,命名为“流量领航”。从去年底开始,中国电信联合高德地图、网易、UC浏览器等互联网企业开展流量赠送活动。
实际上,后向收费模式无论是对用户、互联网应用商还是运营商而言,都有益处。电信业专家陈志刚表示,企业为流量费埋单,解决了用户流量恐慌的问题。“同时这样做,也会刺激用户需求,导入更多的流量,这对互联网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他们擅长后向收费,比如嵌入广告、销售道具等等,从这些收益中来补贴用户上网流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