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苹果和三星之外另一阵营,高端机更像是个形象工程
如何在各种领域合纵连横,考验着华为等一众厂商
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华为一口气发布了5款新品,包括之前在CES还曾经发布的MATE2,众多机型早早亮相。不久前,华为又抢先联合中国移动在国内举行MATE2发布会,发布了第一款中高端4G手机,昭显着今年要大干一场的决心。
不过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并没有华为最高端机型D系列的踪影。过去接连两年,华为都曾经在此前后发布D系列的D1和D2产品。
关于未亮相的D3,背后还有一段插曲。这部存在于描绘中的D3,全金属外壳,全光感触控,一体成型,因为把天线全部做到正面,所以看起来是无天线设计。“是很酷的产品,很酷。”华为终端CMO邵洋说起来还不住感慨。但产品完成后,尴尬的局面也就出现了:这部产品的市场定价至少要在5000元。
“华为D系列目标是追求极致科技,所以产品研发考虑的首先是最先进的技术和材料,而不是成本。”邵洋说,“只有在产品完成后,才会思考有哪些方式能够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成本,但这款产品上很遗憾没有想出来办法。”
推还是不推D3,这件事情惊动了华为最高管理层EMT成员。成员之一的胡厚昆作为一名坚定果粉,始终希望华为终端做出一款高大上的产品。“他一直说华为手机很俗。所以看到这款机器,他坚决支持我们做出来,哪怕不卖,只是送给全球各地的客户都可以,这是提升华为品牌的大好机会。”
这种想法在团队其他成员看来还是有些激进了。当年任正非对于华为终端的发展有几点指示,其中一条就是要求管理好风险,并且要有盈利能力以及持续发展的能力。关于这款机器,团队更主流的看法是: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贝尔实验室每年有那么多专利产生,最后落得倒闭的下场。我们不仅是工程师,我们更是工程商人,还是要聚焦在商业化。作为没有上市的华为公司,如果现金流出问题,腾挪空间很小,所以一切业务还要着眼于盈利的根本。
这种更务实或者说更趋保守的想法占了上风。D3发布被搁置了。
包括华为在内的国产品牌从来没有掩饰过对高端机市场的欲望与冲动,这几年,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阵营和一众小众品牌都做了各种努力和尝试,其中不乏惊艳之作,但从市场效果来看都反响平平。
高端机风险是巨大的。理论上来讲,高端机当然有更丰厚的利润空间,但是相应的,因为要为其投入更多渠道、营销、陈列成本。所以高端机盈利的根本是规模,通过足够量支撑,拉低成本实现盈利。在这件事情上,全世界手机厂商只能分为苹果和三星阵营以及二者之外的阵营。单款机型出货量巨大的苹果和三星在高端机型赚的盆满钵满,攫取手机市场几乎全部利润。而对于苹果和三星之外阵营来说,高端机更像是个形象工程。
高端机最直接的体现是在定价上,2500元一直是国产品牌死亡路口。在2500元以下,国产品牌依靠更好性价比以及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往往比国际品牌有更明显的优势。小米手机1999元的定价显然是符合这个习惯区间的。而2500元以上,消费群体对于价格的敏感性开始减弱,品牌等因素往往成为考虑的重要原因。
在非智能机时期,国产品牌能够在这个价位拥有话语权的国产厂商大概只有OPPO一家——这是一家以专业的营销推广、精致外观和独特的分销渠道为核心竞争力的小众品牌厂商。到了智能机时期,主要的国产品牌都在这个价位推出过所谓的高端旗舰机型。但更多的时候,这只是一种姿态。产品不管是否大规模营销推广,最终都是草草收场。最夸张情况是,某品牌的一款高端旗舰机型据说销量还不足万台。邵洋形容华为的高端机征程“伤痕累累”,“命运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