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电不能干扰用户,增加负担,”彭钢举例说,用户手机每个月收到空调的参数,有什么用呢?他认为,智能家电应该有自学能力,了解用户的习惯,并推荐适合服务,比如节电模式。“只是将遥控器换成手机,并不能说家电就智能化了”。
智能已成家电厂的新品卖点,但互联网企业倡导“硬件免费化”和“服务收费化”并举。彭钢认为,硬件以成本价出售是为了吸引用户,服务收费才能使智能家电的生态良性发展。“如果智能硬件贵价卖出,服务又不收费,厂家很容易陷入卖完就了事的状态”。
新的竞合关系
在3月20日的智能家电论坛结束后,有中小企业主动与唐沐联系,想了解它们的家电产品能否与小米合作,加入小米的智能家居生态圈。
唐沐认为,互联网企业与家电厂,在智能家居的大潮中,将形成新的竞合关系,“合作多过竞争”。“小米生态圈会与家电领域的优秀公司,从资本、产品、营销等层面展开合作。”他透露,今年美的与小米会有合作产品发布,将在小米商城销售。
本质上讲,这是一场用户之争。家电厂欲把智能家电作为家庭互联网的“入口”,但阿里、小米、乐视等都想通过合作,抢先圈占这些“入口”的“用户数据资源”。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主任杨崑指出,中国步入4G通讯时代,数据传输速度比原有水平提升5~20倍,这给智能家电带来机会。“目前大家都在争入口,阿里、腾讯、小米等都在控制用户入口,有的用终端,有的用内容,有的用服务。”
“用户对服务使用习惯已经向互联网迁移。”杨崑说,中国2013年底网民人数超过6亿。传统电视收视用户一半以上集中在35岁以上,在线视频用户人群在35岁以下占大多数。
他认为,互联网牵头的格局已经出现。“在座各位不论以后卖什么产品服务,只要通过移动互联网,最后肯定被腾讯和阿里巴巴扒一层皮。”
杨崑建议,传统家电厂认清形势、“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再想别人的事”,因为优势资源还在于几十年的产业沉淀。同时,在主导的核心服务环节需要有用户控制权。“在封闭环境中,只有掌握高进入门槛才有议价权和平等合作的机会。”